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財務自由很難嗎?

近日又有不少朋友在問筆者:「 財務自由很難嗎?」,Marbo不才,還是讓大家看一次以下舊作吧!

最近跟幾位多年沒見面的大學師弟聚舊,他們早已是跨國企業的行政高層,不是亞太區總裁就是大中華區董事,席間談笑風生,隨了談到了筆者的藝術就當然不離退休安排,這就無可避免的扯到「財務自由」的問題上了。

大家不要驚訝,不要以為位極人臣就沒有「財務自由」的問題,就是本身是投資理財顧問,也未必人人做到「財務自由」。

第一,每人對生活要求不一樣;
第二,賺得多可能花費得更多;
第三,不是每人都有時間去認真思考這個問題。連想都未有時間去想,又何來財務自由呢?

所謂「財務自由」,一般財務策劃機構或顧問,都有一套大同小異的計算方法,自然有其中的道理及理論基礎,只是筆者今天不想以此去說明,而是以個人體驗,用比較簡單及務實的角度去討論一下。

甚麼是「財務自由」呢?

對筆者來說,就是:「不用以工作賺錢,仍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支付今後的一切基本生活開支。」

這句說話看似很簡單,其中卻仍有不少地方要加以說明的。首先,「不用以工作賺錢」的意思,是上班工作已不再是因為要應付生活而為了,即是有能力,有條件去隨時辭職,卻不會面臨經濟壓力。

「上班工作是一個選擇,而不是為勢所迫。」

「今後的一切基本生活開支」,則先要由各人自己好好想清楚,羅列清楚究竟自己,包括要照顧的人,在餘下來的有生之年,每年每月的生活開支要多少呢?這當然是包括了衣食住行、醫療、供養父母,娛樂……等等。當然,項目越多,支出越多,數目就越大,財務目標就越大越難;相反,則越輕鬆越容易。

少一分物慾,就多一分自由。

所以,古語有云:「自足者貧亦樂,不知者富亦憂!」
 
舉個極端一點的例子,閣下若然「基本生活開支」是住紅山半島獨立屋,天氣好時要坐私人遊艇出海,衣食住行全身名牌,又怎會跟住三百呎公屋,有空時去飲茶耍太極,天氣好時去行山賞花就好滿足的生活開支一樣呢?

這沒有所謂好與不好,只是每個人對生活的要求不同。當然,不同要求,就自然有不同代價。

說到尾,隨了一些絕不可缺的維生條件,剩下來的就是價值觀不同而作出的取捨了。再簡單一點:「財務自由,少一分支出就早一刻達到!」

好了,何謂「足夠的經濟能力」呢?以一般財務策劃的計算方法,不外乎是先定出退休的年齡,推算出退休生活的日子有多少,再統算退休後每年的所有開支,加上預期通脹率,以未來價值(Future Value)折回現金流現值(Cash Flow, Present Value)。

說了一大堆財務名詞,大家可能仍是不明所以,筆者就用以下一個簡單例子說一說吧。

A先生今年40歲,馬上退休而再不會有收入,假設A有80歲壽命(根據香港的最新2009年人均壽命男性約79.8歲),即是退休生活時間是40年,滿意的每月支出是$2萬(假設通脹率、資金回報率都是零),一年就是$24萬,四十年就是$24萬X40年,等如$960萬。即是說,如果A今天有$960萬,他就是基本上財務自由了。

當然,苦然通脹率、資金回報率都不是零,這個數目又會不大相同了。

以上說的,其實是十分學術而簡化的計算方法,一般人看了之後都會嚇一跳,因為每月支出$2萬,40年就要差不多一千萬了!誠然,這又是財務策劃的商機,自然是早日儲蓄、投資、買保險……這裡不多說了。

不過,以上例子的眾多假設之中,最有趣的就是假設了那筆財務自由的資金,只是單純的以沒有增長的方法去計算,可是如果我們有能力去把錢增值,即是俗語說的「以錢賺錢」呢?

那就當然不須要那麼多了!

就以上述A先生的例子,如果他「有能力」去「以錢賺錢」,即是投資或投機,而每年可以有5%回報,那麼要應付每年支出$24萬,本金就要$480萬;若果是10%回報,那麼本金就要$240萬; 20%回報,本金就是$120萬……如此類推。

回報率不變,支出越大,所需本金越大;
支出不變,回報率越高,所需本金越少。

附帶一提,回報率越高,一般風險越大,回報率越低,不代表風險越小。

說到這裡,大家大概已明白到「有能力以錢賺錢」的重大意義了吧!

筆者不知道別人對投資的態度是怎麼樣,有的可能是興趣,有的可能是貪婪,有的可能只是人云亦云或人暈亦暈,有的可能是更易更快達到財務自由的手段……只是,筆者始終深信:

投資理財有道,
小可安身養家,
大可富國興邦!

Marboch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