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9日 星期二

什麼是現金流

擁有金山跟銀礦,其實不值得羨慕。與其選擇萬貫家財,倒不如選擇一個會持續冒出錢的杯子。

很多人害怕上班的收入不確定,上班族急于尋找雙薪,下班之後還要辛勤工作,以爲這樣就可以遠離貧窮。

其實,無論兼做幾份工作,單靠增加工時獲得的收入永遠無法讓你擺脫貧窮。

想致富,我們必須記住幾個原則:

第一,凡是不可持續的,就不值得羨慕。

一個關于財富的課程中,台上的演講者問台下的聽衆:“知不知道什麽是有錢的定義?”聽衆當場愣住,有錢的定義不是錢很多很多嗎?演講者搖搖頭:“如果你認爲擁有金錢就叫有錢人,那表示你不懂什麽是財富的定義。

”真正的有錢人,是擁有健康、有時間花錢的人,而擁有財富的定義如何界定呢?那就是先了解在全家都不工作的情況下,原來的生活水平可以維持多久。

“有錢的定義是:當自己不工作,或失去手頭的工作時,還可以讓自己及家人衣食無憂地生活下去。

”聽衆當場傻眼,不工作,還能繼續生存?這是所有學校都沒有教過的。

演講者暗示說:“當有錢人不工作時,他們仍有之前投資的基金、股票以及房子的租金,最重要的是企業的系統日夜不停地運作,等等,所以有錢人每天打高爾夫球,每個月都還有上百萬的收入。

”擁有金山跟銀礦,其實不值得羨慕。與其選擇萬貫家財,倒不如選擇一個會持續冒出錢的杯子。“持續冒出錢的杯子”,這就是持續收入的概念。

“賺多少錢不重要,能賺多久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窮盡一生之力,幾乎淪爲工作的機器,卻一輩子無法致富。

那些買樂透、賭博,以爲一夜就能致富的人,他們也達到致富的目的了,不過,注意,是幫助那些彩票投注站或賭場致富。

想要致富,其實沒那麽困難。收入是心理狀況的測量數據,周邊的環境只是大腦價值的投影,簡單地改變大腦的思維,我們就會大幅改善收入狀況。

想想你目前的工作能幫自己帶來幾次報酬?你賣的東西是一生能用幾次的? 我們就可以擁有真正的財富,並且打造一個永不缺錢的計劃!

第二,徹底改變收入結構。

收入結構才是決定這個家庭是富有還是貧窮的關鍵因素。大部分的家庭通過工作獲得的收入是占絕大部分的比例,約95%的收入都是來自上班所獲得的薪水這個部分。在不工作時獲得的收入,如利息收入、房租收入、退休金、版稅等,一般家庭在這個方面的收入比例就低一些,大約只有5%,甚至沒有這樣的收入。

因此要改變收入結構,我們就必須增加“不工作時的收入”。若能將原本只占約5%的不工作時的收入提升到95%以上,沒想到通貨膨脹率上漲的速度這麽快,到了現在他都80歲了,身體還很健康,但是幾乎坐吃山空,不知道還可以靠退休金再維持多久,眼看錢都快花光了,他現在只好過著相當節儉的生活。

所以我們得想清楚,一個人需要存多少錢才能退休,才能夠抵擋通貨膨脹。聰明的人,知道利用閑暇時間,幫自己找到一份持續收入。

爲了避免M型社會的崩塌現象,我們有義務告訴周邊的朋友,要想盡辦法擁有持續收入。這是一份使命感,也是對社會的一份責任。

第三,全家至少有一人要創造持續收入。

每輛車都有第5個輪胎,就是備胎,你有爲家人准備“持續收入”的備胎嗎?家庭裏有兩種角色,照顧者和依賴者。負擔家裏的生計,賺錢回家養家糊口的,屬于“照顧者”;另一種沒有工作能力的角色,就屬于“依賴者”。

風險總是無所不在,如果很不幸,照顧家庭的人出事了,這家人將會陷入貧窮,甚至過不下去!因爲照顧者倒下來而使全家頓失依靠,需要社會救濟,這樣的現象在台灣屢見不鮮。

其實,不需要發生意外,只要有一天照顧者被老板辭退,失去收入來源,全家的經濟重心就會頓時失衡。

注意,大部分的照顧者每天辛勤工作,長期下來,身體極有可能不堪重負,因此,往往最早倒下來的都是照顧者。

聰明的家庭知道未雨綢缪,甚至可以讓照顧者不那麽辛苦。徹底改變收入結構,追求持續收入是唯一的選擇。

因此,要遠離貧窮,全家至少要有一個人創造持續收入。

第四,影響世人脫離貧窮,共同創造持續收入。

人在順境中,一定要想想危機在哪裏!什麽時候創造出持續收入,你就能在什麽時候脫離貧窮。

趁自己還有體力與業余時間,趕快爲自己或家人至少累積一份持續收入吧!

投資收益、版權收益或系統産生的利潤,都屬于持續收入的一種。台灣約150萬名千萬富翁,都是在工作之外,利用業余時間,通過發展自己的持續收入系統,得以徹底擺脫貧窮,實現永不缺錢的夢想。

一些人因爲上班收入不穩定,下班之後還要辛辛苦苦幹第二份工作,但別以爲這樣可以讓他們遠離貧窮。

再提醒一次,無論兼幾份工作,靠工時收入絕對無法幫你擺脫貧窮。凡是不可持續的收入,再高都不值得羨慕,超時工作,以健康爲代價去追求更不值得。

另外,光靠儲蓄的利息也不足以讓你養老。有一個朋友在30年前從公務員崗位上退休,拿了300萬的退休金,在30年前,300萬是相當大的一個數目,因此那個朋友覺得從此不愁吃穿了!

你今天找的客戶,是不是明天還會來消費?很多種選擇,事實上是可以讓你多次獲利的。例如:詞曲的作者得到報酬、持股的營銷顧問收費、房東收租金、發明者注冊專利、架設網站的人日夜收點擊費用、超市收渠道宣傳費、企業家架構系統來收加盟金、商家進行直銷、保險經紀人建構組織及擴大系統等許多情況,都有可能持續帶來報酬。

做一次生意,領一次報酬,還是領N次,你選擇哪一種?

從前有兩座山,一座山上住著“一休”和尚,另一座山上住著“二休”和尚。

山上沒有水。每天一休與二休都需要到山下來挑水,兩人很快成爲好朋友。

某一天,二休去挑水時,發現一休竟然沒出現,他想,或許一休生病了。

第二天,二休再去挑水,一休還是沒出現,二休就開始擔心了,決定去探望一休。上山後,他發現一休正在大樹下打太極拳。

二休很驚訝地問道:“一休,爲什麽你沒有挑水還有水喝呢?”

一休回答說:“這3年來,我每天挑完水,都會利用零碎時間來挖井。

現在我已經挖好一口井,井水源源不絕地湧出,從今以後,我再也不用下山挑水了!

我還可以省下很多時間,做我喜歡的事。

”因此,一休從此不用再挑水,二休卻依然不能休息。

這就是“一不做二不休”的由來。

致富的三大原則

很多人害怕上班的收入不確定,上班族急於尋找雙薪,下班之後還要辛勤工作,以為這樣就可以遠離貧窮。

其實,無論兼做幾份工作,單靠增加工時獲得的收入永遠無法讓你擺脫貧窮。

想致富,大家應記住幾個原則 :

第一 凡是不可持續的,就不值得羨慕擁有金山跟銀礦,其實不值得羨慕。

與其選擇萬貫家財,倒不如選擇一個會持續冒出錢的杯子。“持續冒出錢的杯子”,這就是持續收入的概念。

“賺多少錢不重要,能賺多久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窮盡一生之力,幾乎淪為工作的機器,卻一輩子無法致富。

第二 徹底改變收入結構收入結構才是決定這個家庭是富有還是貧窮的關鍵因素。

調查發現大部分的家庭通過工作獲得的收入是佔絕大部分的比例,約95%的收入都是來自上班所獲得的薪水這個部分。

在不工作時獲得的收入,如利息收入、房租收入、退休金、版稅等,一般家庭在這個方面的收入比例就低一些,大約只有5%,甚至沒有這樣的收入。

因此要改變收入結構,我們就必須增加“不工作時的收入”。若能將原本只佔約5%的不工作時的收入提升到95%以上,我們就可以擁有真正的財富,並且打造一個永不缺錢的計劃!

第三 全家至少有一人要創造持續收入

每輛車都有第5個輪胎,就是備胎,你有為家人準備“持續收入”的備胎嗎?

聰明的家庭知道未雨綢繆,甚至可以讓家中賺錢的人不那麼辛苦。

徹底改變收入結構,追求持續收入是唯一的選擇。因此,要遠離貧窮,全家至少要有一個人創造持續收入。

想致富,更要學做人。

下年就可以退休,只要你想的話

巴黎:

之前看到味皇一編500万理程碑并希望退休的文,非常替他高興。事實我另一位blog友也已賺夠退休了。他們都有共通之処-----信奉價值投資后大幅改變財務狀況。

筆者早已不為財務憂,也試過十年的退休生活,但可能犯賤,我已發誓,死亡才會是退休日。

但人各有志,很多blog友還是非常有興趣財務自由,我相信Blog友比我聰明,會有一個更高明的退休生活,不會像我從前的每天無所事事,和老婆爭辯不休有關外不外出shopping的無聊財務自由生活。

到時Blog友一定要告訴在下。

在開始計劃財務自由前,請先看我一篇舊文,因爲舊文說的是原則,本編是說執行。


層壓式價值投資---------巴菲特投資之道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com/2013/03/blog-post_5.html

執行ABC

一:有一對爸爸媽媽已退休,并有一個供完的物業;

如果没有一,你還是可以繼續往下看。

二:買下爸爸媽媽的物業,要借盡。例如你借到了500万,利息是2.15%,分30年供,每月供款會是18300,每年是219,000。

三 : 物業仍是你爸爸媽媽的,只是利用這个借款機會而已。

四:把借得的五百万買下5支内銀A股,現在年息約為7.69%,扣稅后是7.3%,每年收HK$365,000股息。

五:減除每月的還款,第一年你會有146000現金正流入,而實息差第一年約是261,000,第二年是264,000......第五年是271,000。


如果用財務說就是,第一年你的入息是261,000(每月21,750),但你把部分$115,000儲下(261000-146000), 只動用146,000(現金流入)。

若幸運,第二年收息增加10%,入息會是300,500, 現金流入185,500,第五年的現金流入是368,830。

你的風險是第一年按息升上至6%,或派息第二年跌至4.38%,倆個情況現金流也會出現"0"。不過不用怕,因爲你的息差還是正,用財務說就是:仍然是Profit,只是現金流処予會出現負數之間。

第五年現金流入已是$368,000,股息是619,000 (500x 7.69%x 110%x5次方),而如果A股内銀恢復正常,yield是4%,這些股票應值1千5百万,約是股災前的价了。這時便要馬上減低槓干,還銀行5百万借款,你已是一個有一千万的價值投資人。然后一年收4%入息=400,000,但這次你没有借貸,是淨現金收入。還有因爲之前你不是每年把115,000元的部分息差共五年儲下嗎?  現在除了1千万的股票,還有575,000的現金,你可以來一次全家環游世界,但別忘你的爸爸媽媽。

不要理會別人說内銀會股災,因爲下圖已經說内銀現价已是股災价。也不要理會資產值1千万,你的目標是每月的現金流入足夠支出,如果内銀發9%的Preference Shares,你也應轉股。最好是50%折讓4.5%的Preference Shares,雖然二者你都會收到付出本金的9%息收入,但后者在銀行囘購時意味你會有100%的賺价。上面的舊文内的AVF正是被囘購產生100%賺价。

最后是你要發掘之后如何可以不用上班,每天也有所事事的生活。:



來源: 巴黎的價值投資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18.html





層壓式價值投資

巴黎:

如果朋友是20歲出頭,恭喜你,你有幸看這篇文章,你至小較我有20年利滾利的優勢。如果每年是7%的回報,當你到筆者的年紀時,你的身家至小將會我現在3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你無需再像筆者過去20年投資時的不知明驚慌困擾,事實上,筆者可以向你保證,除了巴菲特投資法,沒有任何另外投資方法能令你心平如水。而今天讓我來解開他睡得甜之謎。

依照這方法,你不可能窮!當你知道你不可能窮,不可能因無錢擔憂,你永不再怕受股市的升跌影響,因為錢已經每年每月只有多無小地自動入進你的口袋,你會靜下來去追求你人生其它更有意義的目的。

富爸爸4個守則


第一點,借錢
借一些永遠只需要還利息,不用還本金的借款。每年還的利息現金流出越低越好。因此如果你已經買了物業,可以做30年的貸款,不要做20年,可以做40年,不要做30年。可以做9成5,不要做9成。巴菲特公司無論賺多小錢,從來不派息給股東,他只在低息時發債,他的保險公司就是另一個不用還本金,只還息的大水源,因此他手邊永遠有一大筆每年只還小小的錢。這不就是合法的龐氏騙局操作法嗎?!



第二點,等待好價買入年年派息股
找一些永遠現金流是大正數,年年派息不會小過上年度的公司。看它每年的現金流,不要看什麼政策、消息、前景,不要為這些煩。因為它每年的現金流、派息多小的歷史,就代表他處理這些應變的能力,你不應以為自已較行內公司做他自已的生意更聰明,而應只集中精神在合理價買進。什麼是合理價?如果你的每年利息支出是10萬元一個月,用你那筆借款買的股票每年能有13萬月股息,你就買!
因為,你的每年支出會隨著本金下跌而下降(假如你是連本金流出現金的話) ,而你獲的股息卻能隔幾年就會上升。時間越久,兩者相差越大。

正淨現金流非常重要,將決定你是一個龐氏無賴,還是受人仰慕的股神。



最後,最重要第三、第四點:


第三點, 不要花掉這些錢,把多出的現金流購買另一隻股票;

這就是層壓式的二層、三層....如此類推的收入,讓時間為你坐以"袋貨幣"。


第四點, 找尋機會借錢,不斷重複第一點至第三點


例子:巴黎在金融風暴下留意到,銀行的按揭利息是3%,因AIG接近破產,有一批市價是3元的債券AVF Yield 63%(blog友沒看錯,我沒寫錯,網上有朋友真的在那時決定購入)。差不多時期,政府以優先股入市救助AIG,AVF較政府的優先股高級,即AIG必須要先付給AVF的債券利息後,才能付政府的優先股息。

 然後就是AVF的價格一級一級上,最後巴黎只能以13元買入,但Yield仍有15%。假如你是以自已的物業借錢買,付3%的話,兩者相差是12%

即如果你借一百萬買,你每年有12萬淨現金收入,如果你借一千萬,每年120萬。

最重要是,直至政府退出AIG前,你並無風險,這批債券在隨後60年為你提供正現金。今天這批債券市價是25元,你帳面的財富多了接近2倍。

 我們沒有巴菲特的幸運,因為他借股東錢從來不用付息、借保險客錢不用付本金事實,巴老一早已告訴公眾他是用這個方法,所以當他買類似茄汁公司的股票時,朋友只要想想我們每天吃多小享氏茄汁就不要覺得驚奇。

奇怪的是為何仍有人捨易行難。

每個人追求的不外是保障和享受。既然已經獲得每年必定正現金流入的保障,餘下來你就應該放下每天去看電算機的時期,不再受股評家的譟音,好好追求和享受其它更快樂的事情。

來源:  巴黎的價值投資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com/2013/03/blog-post_5.html

慳家投資

儲幾多錢才可退休?有專家建議起碼要有400多萬元,但去年50歲已退休的教師廖卓榮則靠慳和投資,提早踏上退休路。

他每月8成薪金都用作儲蓄,他為子女選零消費的活動,他教路如何在豪宅尋寶DIY家具。

廖卓榮坦言45歲已開始計劃退休,因為當初為作育英才投身教育,但近年做教師行政工作量愈來愈多,變相「不務正業」。

慳錢買樓 生活非常自律

廖去年退休後,仍會從事代課、補習及游泳教練的工作,月入約2萬至3萬元。他又靠公積金的一筆款項投資股票「錢滾錢」,股市旺時試過收入更勝從前;股票「零收入」時,則靠代課等所賺的收入也能維持生活。

能夠50歲退休,廖說全靠一個「慳」字,一切由慳錢買樓開始。他30歲便靠積蓄和親友借錢置業,97年遇上金融風暴成為負資產,也是靠慳捱至04年,並趁當時樓價低,以低息換樓,他形容至今已「供得好輕鬆」。至於負資產時如何慳家度日,他則笑言:「辛苦嘅記憶已經delete(刪掉)了。」

廖先生退休前月入約5萬元,扣除日常生活費用後,8成收入留作儲蓄。他強調要非常自律,如要少購物,甚少買新衣;晚上剩餘的飯餸就翌日帶飯上班用作午膳;他是有車人士,由於自置車位,學校免費泊車,所以每月開支只是1,000元油費。

廖的子女也沒報讀甚麼補習班或興趣班,「我雖是老師,也不期望子女有很高成績」。他說人家帶子女去冒險樂園,他則帶子女去圖書館和沙灘,全都是零消費。

長綫穩健投資 「錢滾錢」

廖的父親是裝修師傅,他自小跟父親學習了一技之長,所有家居維修保養都自己負責,他有時會到垃圾收集站收集適用的材料,DIY(自製)書枱及電腦枱等,「你去豪宅看看,有很多新淨家具可能只用一、兩年」。

廖退休前5年以儲蓄的8至9成作投資,退休後則以公積金作投資「錢滾錢」。他指中資股票潛
力大,主要投資在地產、電訊、能源股。廖形容自己「安份守己」,屬長綫穩健投資。

對於有多少錢才可退休?廖先生坦言經濟能力是首要考慮,但也很視乎如何花錢。他又說,「供樓支出決定生活質素」,自己「好彩」,自置物業的供樓壓力已不大。

經濟日報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買股定買樓?

好多人成日都會討論究竟買股(ETF/REITS) 收息好,定係買樓收租好,係討論之前我必需強調都可以話各有各好,豐歛由人,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賺到錢無話岩定錯,總之你認為係你最精最舒服咁賺錢達致財務自由就可以了。

不過,作為一個普通小市民黎講,個人認為買樓還是比較上要好,而且好很多,因為買樓無論係槓桿上同心理質素上都會令小業主受惠。相對於如果你係大孖沙的話,咁當然你話你身家幾十億叫我去收租同租客傾埋萬零蚊野一個月呢D細數,又或者你楂庄一兩月炒起一兩隻股執幾億的,當然就完全唔同Level亦無謂比較。

所以針對小市民黎講,我當你楂住一球咁計,槓桿已經好蝦人,因為你攞住一球現金加收入,你可以買層四五百萬的樓,而如果層樓升一城你就執40-50萬,即對比番你初投入的100萬本金,你執四五成。有執咁多其中一個原因係買樓息口低,你自住又好,或者第時點样合法收租好啦,其實相對你仲賺埋時間值,每個月以2.2%左右的成本去食埋大約3.5%的回報(自住都當你交番租比自己咁計),所以賺樓價又賺時間值,唔好講嬴幾多但只計嬴面都大左。但如果以股票黎計,你楂1球買晒落隻REITS度,你可以話基本上完全無槓桿,係就係一年可食高息如7-8%仲年年有機會有增長,即你話股價升時等於樓價升,只不過樓價升一成計,上面你槓桿完執40,無槓桿情況下你執10%,明顯無得講。當然你話我可以孖展槓桿上去,但係孖展rate就算一般可以去到5-7%,隨時你食租果舊都無埋,咁又有D無謂。

而另一個心理問題係,樓市的波動相對股市要低。舉個例,一年的股市大約有+-3000至4000點的波幅兩次左右,即係可能一月份你的股係25000點左右,三月份22000點,七月份又去到26000點,十月份又去番23000點咁講,多多少少因為股市的情縮影響,加埋股市太容易出入,你隻REITs好ETF好都有機會係短線間唔完全反映你個實際價錢。亦因為呢一样野,加上唔係每個月有息收,慢慢亦可能會造成你係某D位你楂得唔舒服,想放想轉咁手多多郁下。好啦你話你係股神叻仔次次都高賣低買,咁Ok我完全會認同你係賺錢之神。不過我相信有番咁上下買股經驗的人都試過唔係次次都做到高賣低買,相反高買低賣的情況亦相當普遍。好啦,你手多每次郁一郁的成本一買一賣當去左你0.5%,再未計你一間唔覺意係唔同的操作中輸5%咁好沒,其實5%唔係好多,之但係以收租佬的立場就差唔多輸左你成年的收入?咁就唔岩數了。

而且我最唔中意買股的一點係你可以有超短時間的不合理情況,即你無啦啦黎個小型甚至大型股災,你可以睇到過去呢幾年無啦啦幾日跌一二千點經常有,但係樓市係唔跌就唔跌,不過隻REITS可以啦啦啦無左一兩成咁講,咁我就唔會接受呢個不合理的因素了。再者,老實講有幾多人係比個股市收左皮,唔好講話賺錢,手多多真係100萬得番一半甚至無晒的,亦多到你唔信。我唔係話無股神,但我更肯定唔係人人係股神,一萬人入面有100個人係賺,九千九百人都係輸錢的野,我就寧願做番樓市呢個傻仔方法,起碼我深信長計都係1萬人入面,九千九百人係賺,100人係輸而已。

買樓唔係講緊買一間,你可以買幾間,幾個區,唔同的樓價同唔同的收入你仲可以有得郁下,而且好話唔好聽個心魔係你同人講你係有幾層樓係手,同你同人講你有幾隻股係手,完全係兩回事囉。

當然你可以話買樓收租要面對其他煩野的風險如租客啊,裝修啊,維修啊之類你要處理一間甚至幾間屋的問題。不過后生仔的我又覺得其實都係開心煩我亦樂得去煩Ge。

到最尾都係果句,以上的內容只係比小市民黎計,但如果你本身有幾億元身家你根本唔想用一分鐘時間去執多一萬幾千的,我會絕對認同你個立場買REITS。好明顯,你攞住1億去執1% = 100萬,我攞住100萬如果用你方法執1萬,咁點維皮啊?唔用槓桿唔諗盡D計番合理回報,條數好難計得通。

所以買樓定買股,係一個好主觀的決定,無乜得講對所有人邊個好D,但對我自己而言,我就會揀買樓,呢個係我自己個人的喜好,亦係一個無乜得爭辯的事實。

80后求生隊長

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

靠打工儲一千萬?

香港地不曾遠超新加坡,但據數日前既報導指香港(按人均生產、工資增長)已被人追過啦。係提出一個在港適用既「成為千萬富翁步驟」之前,有必要睇下香港仲有咩勁?

請先花時間了解一下


香港而家勁在D樓升得快,大陸人黎香港買野夠多,你賺既錢貶值得好快,人工十年加埋得一成,同埋貪富懇最為嚴重。呢幾年香港人不斷聽到香港既咩咩數據點比新加坡、上海追過等等,但係一講到量度貪富差距既堅尼系數,香港就冇得傾,一定頭幾名有份

講返轉頭,大陸人黎買野,呢幾年既升幅已放緩同埋都係一至兩成既增長,但係尖沙咀鋪租仲係六七成咁加! 你就知道香港生態係打工仔服待外國人,外人國比錢老闆賺,賺埋都係比哂地產商。

筆者唔係想係度同你討論地產霸權,而係想指出錢係香港最尾都係流到資本家。<Greed is good>! Good在引起人爭名逐利既私心,另一方面製造出無數個資本家,而資本主義似在201x年行到盡頭。

打工行嗎? 只會令你更不安穩

你睇住父母打足一世工,雖然人工唔高但係一家人生活愉快。今日既你諗住自己可以安份守己咁做好工作,就會晚年能夠同今時父母一樣過住平凡又愉快既生活。有呢個想法未免墮入「實例推斷」呢個圈套。

即係幾廿年前買匯豐股票發左達,就相信今日開始買匯豐都會發達呢個爛到唔爛既推斷。大哥幾廿年前你父母出黎做野個陣冇電腦、冇機器、佢黏膠花都搵到錢。今日你老闆可以係因俾面你先至唔用電腦或機器取代替你

有在google office加上雲端技術後,大老闆唔需要再聘請咁多中級管理制幫佢報下數,整下excel咁啦。每個前線人員只需要係google打入今日既銷售數字大老闆即刻可以知成個network既銷售情況。社會只會增加一批低技術貼近最低工資既工作,而減少一些人工好似律師咁利用資訊不對稱去賺較高收入,難用機器去取代既工作。

同歌舞昇平同你無關

係機器產出力越高,令工人漸被替代但產出貨品數量有增無減既時侯,出現左個現象就係社會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上升,產出量都上升,勞動人工取機器取代而減少令人均生產照樣上升既情況

係未來十幾廿年,你會見社會歌舞昇平及經濟數據每每超出預期,而普羅大眾就面對失業或低收入既情況。最攞命既係,你每個月僅餘既萬餘元人工竟然再比美國政府「印走左」一半! Oh,這是太殘忍了嗎? 但你想一想,美國人會唔會唔再印銀紙,或者唔去整部更勁既電腦黎取代你嗎?

解決方法

社會上九成人都係打工,既然好paid的專業工種漸少。咁仲有咩方法? 

1)首先係要認清保持長期富有係要擁有資產而唔係錢

2)你越早略奪資源係手,隨時間一過你同其他人係資產上既分野越大。你有冇諗過點解存錢係銀行付出時間就有利息比你?

點解存舊金或桶油係銀行就一蚊利息都收唔到呢? 好明顯你存錢係bank任時間過係銀行有著數你冇著數,而銀行會用一千幾百無風險利潤(息)去蒙蔽你。但係存舊金或桶油係銀行你就一蚊都收唔到,你同唔同意其實咁就先至你對你有著數呢? 因為無啦啦有錢落袋既野,通常係最爛既。

仲有,點解銀行收我每個月幾千蚊息咁著數,我仲要攞埋間樓抵押咁有誠意,都要問左問右補n咁多文件先批個按揭比我呢? 按揭呢樣咁煩求得既野,先至對你最有價值!

將方法列為行動

聽完上兩段可能你諗: 咁即係咪叫我一出糧就走去買哂金同銀? 如果你已經係一個有錢佬應該咁做,至少唔好比自己揸咁多cash,一味「享受」銀行比你既「利」息。

當然你睇得本文可能你未成為千萬富翁,咁就要有套搵錢方法。

首先注意筆者不鼓勵用槓桿去倍大手上你開首儲到既資產,而係靠槓桿去為自己賺取被動收入。

係人力越見不值錢既香港,你只可以搵多幾個人同你一齊賺錢而將佢地每月人工上繳比自己先可得享平穩生活。

2014年7月5日 星期六

沽出一隻股票,只有兩個理由

當買入一隻股票後,應當何時沽出?我認為沽出一隻股票,理由只有兩個:一是「賺夠」,二是風險管理。

「賺夠」即是當股價比估值存有溢價,而未再有原因可調高其估值,明白沒可能每次都賺盡、即使能賺盡亦只是運氣使然下,我便會安心地沽出相關股票套利,若擔心沽貨後股價持續上升,可作分段套利,將剩下的訂一個止賺價,若到價便清貨。

風險管理則涉及兩個層面:一是股票本身,二是整個投資組合的考量。當股票本質有變差跡象,先前買入的原因已不再,其實無論賺蝕也應即時沽出。

另外,若股價跌破某支持位,又或個人對某隻股票超出所能承擔虧損上限,便可將其止賺或止蝕。

另一方面,對整個投資組合來說,現金比率便是風險指標,當市場風險有所提升,個人風險胃納減少時,便需要增加現金比率,即減持股票,以減低市場風險對投資組合的影響程度。

紅猴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收息股竟然暗藏高增長玄機?

公用股、REITS等收息股係2013年上半年升勢凌勵,雖然無科網股或者濠賭股升得咁多,但係買一隻本來諗住每年執幾厘股息穩穩陣陣既股票突然一年內升兩三成,都幾喜出望外架,可惜自從美國話準備退市之後,就即刻出黎行,預左要還,好似電能、置富REITS等跌番兩三成,股價還原基本步。

呢類收息股表面上業務都好似缺乏增長因素,公用股受到政府利潤管制制衡著,REITS隨著地產市場冷卻而缺乏加租理由,就算美國之後話左長期維持低息環境,市場上利潤更高的投資項目都大把,國內有餘額寶、微信理財等高息儲蓄產品,香港股市有濠賭股、科網股等,有概念、有走勢!收息股兩樣都無,吸引力梗係大打折扣。

根據「息率 = 股息 / 股價」呢條方程式,股息無增長,想增加息率去增加吸引力,唯有股價下跌。 前段說「呢類收息股表面上……」咁實際上又如何?先講公用股,利潤管制只在香港,不過眾所周知兩電一煤早已國際化同埋多元化,好似中電有大量海外業務同埋有賣樓收入,電能就集中海外業務,並且將港燈分拆上市,煤氣也透過持有港華燃氣投資大量國內項目。

另外上市的載通(九巴的控股公司)同埋港鐵的車務收入都係佔集團整體一小部份,中巴、香港小輪更加係掛名公用股,因為兩者業務都集中地產發展了。

至於REITS例如置富,泓富等本身只係獲注入二線商場同寫字樓,接手後可以重新裝修同規劃轉型,例如置富旗下的商場經轉型後格局同感覺都好左好多,咁樣租金收入就自然有上升空間。 無論係透過投資海外抑或upgrade自己資產,都係投資期長回報期更長的項目,所以資金就算洞悉呢個機會都寧願炒多兩轉高增長野先會考慮,咁樣就即係製造機會俾大家趁低分段吸納,有錢不妨開始月供呢類收息股,中長期必定有驚喜。

梁隼

成為有錢人的障礙

受制於金錢遊戲的法則,令普通人與有錢人以不同的形式去賺錢及累積財富,令其最終得出的財富大不同。而普通人與有錢人之間像有一度不能跨越的高牆一樣,引至無錢的人越無錢,有錢的人越有錢。

但其實,這高牆只存在於表面上,並不存在於內在的思維上。

因此,要成為有錢人就要先學習有錢人的思維,先在思維上成為有錢人。 如何去改變思維呢?有時要放棄舊思維比接受新思維更難,其中一個阻止我們學習有錢人思維的,就是學校!

我們接受了多年傳統學校教育,可惜這全都是訓練我們成為一個打工仔,一個乖乖為有錢人工作一生的打工仔。 要跳出框框,就要改變思維,由於普通人所 受的傳統思維實有太牢固,要改變並非一時三刻或這裡三言兩語所能做到。

就以創業為例,大部份人都知道做生意創業是通往致富的其中一條道路。但要放棄穩定工作,去創業者又有多少人做到? 固有的家庭觀念,都不鼓勵我們去創業,中國人的父母都喜歡子女乖乖打工,獲取穩定收入,害怕風險,這就是普通人的家庭,普通人的思想。

的確,我們從來未學習過理財、金錢、投資、創業、做生意等的教育,但不少有錢人從小開始灌輸子女有關這方面的知識與技術。

學校只是訓練我們打工的技能,而學校亦會統計學生的受僱情況,關心他們的就業率而非創業率。

有錢人與普通人不同的思維還有很多,有機會再講述,但重點是學習是能改變思維,改變思維就能改變 結果。

資產負債定義中產

早前財爺一句我是中產,引發全城討論,有人認為收入介乎於某個區別是中產,亦有人認為某種生活態度是中產。

總之社會上不少人都嘗試介定無產、中產、有錢人之間的分別。若果從另一角度,不以某收入數目來定義,而嘗試以資產負債等的因素來區別,將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即是以有沒有資產負債,以及那一項目有絕對多數去嘗試區別無產、中產、有錢人這三階級。無產就是沒有資產也沒有負債,而中產就是有較多的負債,而有錢人則是有大量資產。

如果現在以停止工作後的結果,作對這三種階級作這一步的區別,或許能更易明白。假設這刻停止工作,並持續一段時間,會對這三種階級的人產生甚麼結果呢?

當無產者停止工作,就會手停口停,生活困苦,可能要等待著政府的幫助。

中產者可理解為有車有樓,但卻由負債所堆砌的一個階級。若中產停止工作,情況會比無產者更慘,他們停止工作就等如停止收入,更可悲的是正因為他們有車有樓,卻都要繼續供款的,由於負債不少,當他們沒有收入後仍要支付大量開支與還錢,生活質素大幅倒退,更未必能得到政府的幫助,情況比無產者更可怕。

而最後是有錢人,當他們停止工作後,由於他們持有大量資產,他們仍能在當中獲得收入,因此停止工作對他們沒有影響。

因此,當停止工作後,單靠資產產生的收入,仍能保持原有的生活質素,這才能叫有錢人。

樓究竟係資產定負債?

近年樓價愈升愈有,小市民置業愈來愈難,未買樓的紛紛慨嘆,後悔當年為何沒有買樓,早知當年就…。不過曾幾何時,當滿街都是負資產的年代,不少買了樓的人都紛紛慨嘆,後悔當年為何有買樓,早知當年就…。

香港人對樓市可謂又愛又恨。 在90年代樓市爆煲前,有一個觀念已植入每個香港人心中,就是樓價是只會升不會跌的,當時他們可以找到一千個上升的理由,就是找不到一個下跌的理由。到樓市爆煲後,有人更到那一刻才驚覺「原來樓價是會下跌的」,「原本有個名詞叫負資產的」,當時更流傳一個故事,就是某外母見準女婿的時候,問了一句「你有無樓架?如果你有樓我就唔比個女嫁比你」,外母擔心女兒要一同背負著樓這個負債,物業成了人們眼中的負債,不再是資產。

到了十年後的今天,若出現同一故事,外母那句話就會變成「你有無樓架?如果你無樓我就唔比個女嫁比你」。 你可能會問,買又可能會跌,唔買又可能會升,怎樣才可做得較精明呢?

首先要清楚自己想自住還是投資,若果打算自住的,比起將來樓價的升跌,更重要的反而是將來利率的升跌。因為若打算長期自住的,買入後的買入價已是固定,將來的樓價升跌與你無關,影響的只是心理上的影響,反而對你最有關的是每月的供款,因此將來的息口走向對你影響更大,所以重點是考慮你的負擔能力,甚於分析樓市走向。

現時的利息是人類歷史百年難得一見的低息環境,樓市將來升跌無人知,但利息上升卻是必然的事,只是時間問題。絕不要抱有為趕上車而強行買樓的想法,若你打算自住,就要考慮若加息三四厘後的供樓負擔情況,若你現在已想像到到時會供得很辛苦,那又何必要強行買樓呢?

所謂按揭,其實即是孖展,絕不要以為別人做你就要做,樓價的升跌我們無法控制,我們能做到的就是風險管理,只有控制好風險我們才能避免成為負資產的一員,令物業成為我們的資產而非負債。

就算萬一成為負資產,只要保持每月供款,銀行亦不會找你麻煩,你仍有翻身的機會。 當然我們亦要避免在極端時間入市。甚麼是極端時間呢?就是所有人都想買入/賣出時的瘋狂時期。即不要在所有人都想買入時買入,及不要在所有人都想賣出時賣出,因為這正是週期的高位及低位。

今次討論了自住方面的,而下次將討論,在投資者眼中,物業甚麼時候是資產,甚麼時候是負債。

機會

原文: 有可能的機會 & 無可能的機會

話說我有兩個朋友,都是做銷售理財產品的,朋友A已做了8年,而朋友B只做了3年,但朋友B的收入卻是朋友A的一倍以上。他們除了工作能力有分別之外,另一大不同是對「機會」有著不同的看法。

先說較低收入的朋友A,他從來只理會有可能的機會,而不理會無可能的機會,他只會向有機會銷售到產品的潛在客戶介紹產品,幫他做理財評估分析等,而他認為無能力或不會幫他買產品的人,他就絕不會理會。 大家看到這裡,可能都會覺得他的做法很合理,或可能亦會這樣做。的而且確,我們必須把有可能的機會優先於無可能的機會,這是有效的時間管理,因為將太多時間放於無可能的機會裡,往往只會浪費時間。

不過我想說這只是次序問題,並不是將無可能的機會完全放棄,若有多餘時間,其實不妨用少少在無可能的機會上。我這樣說是因為這位較低收入的朋友A,他就算有多餘時間,他寧願浪費在別處,也不會花時間在無可能的機會上,但這正是他收入遠低於朋友B的原因。

到朋友B,他不但把握有可能的機會,若他有多餘時間,他就連這些無可能的機會也不放過(這些機會在那一刻的確是無可能的)。 例如他明知某人不會幫他買產品的,但他仍會幫那人做理財分析,解釋如何理財,給予中肯的意見,但不會推銷產品。若那人到將來某天,有需要購買時就有可能找朋友B。

但原來,他的收成比我想像的更快更大,他類似的事我已不只一次在朋友B身上聽到。之前那個人的確一直都沒有幫他買產品,但卻介紹了幾個客戶給朋友B,因為他認為朋友B不只專業,更重要是信得過,因此他建立了很好的口碑,他靠這種不斷介紹,為他爭取到很多生意。 他不但把握有可能的機會,更會開發這些無機會背後的機會。若果你眼前沒有任何機會,不妨嘗試從這些無可能的機會裡著手,試完之後,可能會出現不一樣的境況。

龔成

有效儲錢秘訣

如果想有效儲錢,就必須定立明確的目標,愈清楚的目標完成到的機會愈高。

寫低明確的目標數字,例如3年內儲$500000,每年儲$100000等等。而目標要寫在當眼處看到,用以提醒自己,決不半途而廢。

當然,每個人的能力及情況不同,因此定立的目標一定要切合自己。除非你有堅定不移的決心,否則定立超現實的目標未必適合。

定立目標後,就要以目標為主導去儲錢,改變傳統的儲錢方法,以另一種方法去儲錢,我自己亦是用這方法的

 一般人的儲錢方法是:(收入-支出=儲蓄)

而我的儲錢方法則是:(收入-儲蓄=支出)

這種儲錢方法以儲錢目標為主導,而不是剩幾多錢才儲幾多錢,對完成目標又或是累積財富有極大作用。

若你是自制能力較低的人,你可參加一些儲蓄計劃,或月供一些低風險的投資工具,最好供款日是出糧後的第一日。

另外,改變一下日常的消費模式亦有助你有效儲錢。方法有很多,這裡分享其中兩種。第一是由負債消費改成儲舊消費。

不用信用卡消費,改用現金消費,而所有較大的消費(如旅行、買電腦等),都改成儲到足夠的資金才去購買,這方法對儲錢非常有效。

第二是知道自己的錢洗了在那裡,所以要有記帳的習慣。即是記錄低日常的開支(可利用手機的應用程式幫手,很方便),記帳的目的不是要你一毫子都唔洗,而是要知道錢洗了在那裡,瞭解自己的消費模式,從而應慳得慳,應洗得洗。

只要用適合自己的方法,相信大家都能完成目標。希望大家不要再說自己儲不到錢,若知道了方法仍說自己做不到的話,那就不是做唔做到的問題,而是去唔去做的問題。

壞習慣可以導致能財務自由

孩子們:

除了賭博,養成一些不良習慣也可以導致與財務自由絕緣。

原文: 戒煙慳錢夠買層$300萬樓

我有個朋友,有多年吸煙的習慣,從沒有打算戒煙的念頭,最近我在他面前計算吸煙的總成本,他看了結果後有點驚訝。

現時$50蚊一包煙,他每天都要買一包,一年365日一年買煙的費用:    $50 X 365 = $18250我就保守一點,不考慮將來每包煙會加到多少錢,假設在往後30年每包煙的售價都只是$50一包。

若果選擇戒煙,每年慳到的錢就是$18250,這筆多出的資金會用作投資,

假設每年的回報是10%,每年均投入資金$18250,並以複利息的形式滾存到30年後

第1年:(18250)=$18250

第2年:(18250X1.1)+(18250)=$38325

第3年:(18250X1.1X1.1)+(18250X1.1)+(18250)=$60407.5...

每天慳$50蚊,持續30年,原來這筆錢將會是$3,002,015,即是超過$300萬!

相信沒有人會估到,原來每日食少一包煙,30年後足足有$300萬。

更甚的是,我在當中沒有考慮因吸煙而要睇醫生的費用,以及買保險的附加費,同時亦無考慮在30年內煙價加價的幅度,所以如果你是煙民,自己仔細諗清楚,如果不信的話自己計算一次。

如你不是煙民,亦希望你將這結果同身邊的煙民講講。

龔成

檢視本地食息REITs

重申一次,現時市況不似早前㷫烚烚,持倉又不高,最適宜檢視股票質素同內在變化,所以會寫多一點分析文章,請不用PM小弟買不買入好,時機到的話,當然會出聲,作為老散,最大優勢就是看不通時,可以選擇「不入市」。這次檢視返2012年的最愛,本地REITs。

受到2013年減買債,加息等預期影響,不少REITs於今年初試了一個52周新低,同時股價下跌,可分派收入上升,息率亦比去年高位吸引得多。

最為大眾所愛的領匯(823)息率4.1厘,仍然係穩打穩紮之選,買入時機應是,市場狂煲加息之時,股價大幅調整。記住是「市場狂煲」之時,不是聯儲局真的加息,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周不時發生,後者就唔知要等到幾時。

越秀房產(405)持有廣州IFC及商場商廈,前者寫字樓出租率升15%至85%,算是大進步,而且收租是以人民幣計,食埋人民幣升值的前景確是不錯。問題是,廣州IFC東塔預計2016年落成,到時可能搶走現時不少租客,拉低呎租,未來息率未明。現時息率7.06厘。

陽光房地產(435)是2012年升浪主力之一,主要是因為它當時持有上水中心,以及本地商業發展興盛,二三線商廈需求增,租金升幅不錯。然而上水廣場旁的上水匯即將開幕,定位應會和上水中心相近,互相爭客,亦不宜沾手。現時息率6.29厘。

富豪產業(1881)及朗廷(1270)持有本地酒店物業,入住率約為90%,再上升空間有限,中短期只能靠價升帶來增長。再者內地自由行增長,應見了短期頂部。旅客增長放緩,酒店隨時首當其衝,不考慮。現時預計息率約7厘,後者更有財技安排。

冠君產業(2778)持有中環花旗銀行廣場及朗豪坊,屬最高質素的物業,亦與商業周期掛釣最緊密,防守力不高。現時息率5.9厘。

還有誠哥系的置富(778)及泓富(808),前者以屋苑商場為主,與民生掛釣,後者則於東九龍有三棟物業,較有願景。現時息率分別為6厘及6.67厘。不過誠哥系喎,這是卻步位。唯一安慰是,置富上市時2元,現時6元,回報看似不錯。

尚有匯賢產業(87001)、開元(1275)及春泉(1426),這三間持有的內地物業,看不懂,不予置評。假如未來市場狂煲加息話題,REITs大調整,「食息倉」應會大注領匯及小注泓富。

棋亮

男女投資大不同

財富龜兔論你可能會問點解要買樓致富?

買股票都可以致富,儲手錶都可以致富。筆者認為買用按揭買樓然後好似隻龜咁每月供樓反而幫你儲到錢。

你會問而家唔係講投資咩? 做咩叫人儲錢? 筆者建議你無番一百幾十萬係手,都係集中精力打好根基儲錢好過。你可能會問做按揭買樓等個價升咪仲爽? 好似隻兔仔咁跳上去搞掂哂!

對唔住今時今日筆者都無信心花幾個星期就同你搵到個實賺錢既盤。如果有agent咁「俾面」想係度推介下佢實賺錢既盤,請你係呢篇既回應欄做。當然你會話時下年青人支出又大又要養父母,筆者根本唔知你既艱辛,唔知道連儲十萬蚊佢都有幾困難。

其實每人都有自己艱難既地方,你浪費時間去比較人同自己根本就同三姑六婆講人是非既行徑無分別。

今次故事既主角阿May,28歲,佢同男友拍拖4年,同好多女生一樣想趁後生拉埋天窗。阿May係一個公司秘書,「女人仔」一個。相反男友阿Jean很有主見,現為一個收入穩定既公務員。阿May作為一個公司秘書,佢事業心不重,只想同男友結婚之後擁有一個平淡既家庭生活。可能係細時深受父母離婚打擊,阿May只想男友係婚後錫佢及照顧一齊住係公屋既母親。

有一日,May問男友會唔會去睇樓,阿Jean只係話而家樓價咁貴,睇都冇用。May月入只有$10000蚊,而阿Jean則有$15000。Jean其實都想同May結婚,只不過因買樓結婚支出龐大,唯有晚晚度橋睇下點樣儲夠三至四十萬擺酒同買樓上會,佢計過連Personal Loan都借埋,都未計掂條數。

龜咁一步一步儲May有次同朋友訴苦無錢結婚,朋友話點解佢將手上5萬cash放係薄仔都唔買些少股票,May話:「唔買股票既人最有錢。」原來May媽係離婚初期想靠股市獲利維持離婚前既生活水平,成四十歲人先學人初買股票最尾緊係輸大錢,攪到佢要搬返公屋住,所以告誡女兒投資都係保守為上。

May唔想就咁企係度等男友儲錢結婚,唯有自己帶飯上班食lunch每月儲起$5000。 Jean要出街同人食飯應酬,每月只可儲起月入三份一,即$5000。佢計過一年就咁儲先得$5000*12=60000。三年儲埋只係得廿萬,夠結婚都唔夠買樓。佢睇報紙見有個十萬倉組合開倉兩年都有300%回報,心諗佢有5萬cash跟住買都可以。開頭手氣極順,一個月後已經由5萬炒到12萬,佢心諗自己仲勁過個專欄,一個月就賺成倍有突。佢開始每日用工作時間鑽研專欄,上網學牛熊炒賣,將自己每月儲到既$5000放哂入去股票市場。

另外,佢同自己講分散投資十分重要,為左令自己風險降低,佢分別買入股票同牛熊證。如是者又一個月,今次股票令佢蝕左兩成,佢話自己勇敢止蝕,係專業投資者既表現。牛熊證竟然比佢賺左一大筆,令自己筆錢由12萬升到20萬。佢心諗返工都係多餘,自己係屋企炒兩個月都賺左成廿萬咁滯。

兔仔三級跳有廿萬係手既Jean,意氣風發咁叫女友同自己去睇樓,因為佢心諗到下個月保守計都有25萬係手。女友話媽咪附近既居屋屋苑未補地價只不過一百萬一間,佢話又近媽咪可以同佢食飯慳返煮食時間。Jean話買居屋唔保值,大談佢既投資角度同埋下一步炒樓致富既方法。Jean睇中左荃灣爵悅庭一個三百萬單位,有會所又夠型仔。女友一聽到管理費成$2.2一呎,就猛咁話貴,同Jean講呢個612呎單位每月成$1400蚊管理費,如果每月銀行按揭還多$1400蚊已經可以借多$200000萬,買一間大D既屋。Jean堅持己見,話唔想再住係舊居做「公屋仔」。佢話一年管理費都係$16000蚊左右佢話咁快就搵到。

May問佢人工唔係得$15000架咩,Jean當然唔會同佢講呢兩個月佢已經係股票市場賺左廿萬。  供樓只會越黎越輕鬆Agent見佢地年紀輕輕,開結問佢地想做幾成按揭上會既問題。阿Jean話自己三五七年一定還哂個貸款,佢做人只係會賺錢而唔會爭人錢。

相反老婆黎睇樓之前已經睇過書,佢知道做個按揭分廿幾三十年還,每個月定額還一萬幾千,其實隨物價上漲十幾廿年之後一萬幾千都唔係D咩,可能搭程火車都要成萬蚊,所以攤長供樓只會越黎越輕鬆,更搬出借港元等於沽空美元既理據。當然May連買股票都唔識佢緊係講到九屁不通,Jean哥唔係幾想同May講,「西面」之後就行出左地產鋪。

兔仔未日Jean終於係兩個月之後首次係牛熊證蝕錢,佢用10萬買隻熊仔比恆指好友由16000點夾到上19000,隻熊仔係18800已經打靶未有淨餘值。佢心諗唔衰得,既然已開始睇樓要快手追番比首期,只好用淨番10萬買隻恆指未日論。佢搵左隻法興仲有8日到期行使價18800點既put輪,心想只要輪證一由價外變做價內佢就可以大賺一筆,如果恆指真係再升佢就即刻放左佢,希望攞番呢次十萬本金既部份。點知恆指係買進之後竟然係19000點唔上唔落,佢係當時先發現原來未日輪係臨到期既時間損耗係咁犀利,佢係到期前兩日放左隻輪,執番(輸淨)3萬。四個月埋單阿Jean由5萬變成3萬,雖然只係蝕左兩萬蚊但係阿Jean好似輸左成百萬咁極唔開心。佢都諗唔明點解輸些少錢都可以咁sad…既然開始左睇樓,阿Jean唯有頂硬上睇落去。而家阿Jean副身家得番3萬,應承左阿May負責首期既佢都唔知點算。口風一轉唯有去睇番居屋,見女友心儀既居屋只係要十萬蚊就可以上會佢都拎唔到筆錢,真係好後悔之前用哂D錢同時間買股票。

幸好May見到Jean面有難色,主動咁講自己呢幾個月都儲到3萬蚊,可以出到8萬。佢地夾埋哂兩人的cash都有十幾萬,終於可以上會。Jean真係「O哂咀」,女朋友搵咁少人工儲錢仲快過佢。買樓之後,Jean每月都要攞成三千蚊出黎夾埋阿May供樓,佢感覺每個月放幾千蚊落間樓仲實在,起碼每晚唔使睇美國市到兩點幾都唔願訓。好快佢就應承左女友去細bank做下零存整付,為籌備結婚努力。

龜縮政策! 有時零回報已經係一個唔錯既回報其實放錢去供樓一定賺咩? 你可能會諗三十年後供完間樓未必比買入價升左。 有人會拋出一大堆美元眨值,資產長升既道理。其實筆者唔會叫你諗咁多,你著實每個月供入去間樓度,筆錢起碼仲係度。你成日諗點樣將筆錢賺取回報,三兩下手勢就輸鬼左。當然以上不適合於股市長勝長有既人仕,不過股市大部份參與者係輸錢筆者是同意的! 你可以多睇骷髏會既博文增加你股票市場既勝算! 更大既發現係,同好多年長既uncle傾計之後,我肯定零回報已經係一個唔錯既回報,佢坐係喜來登頂樓既coffee lounge同我傾計係因為佢生意賺既錢比佢投資蝕既多好多。

多得私人銀行,uncle係其中一個比private bank sell左入飛做2208既國際IPO配售,隻2208由17蚊「瘋」到得番3蚊,佢計埋冇左成球美金。而家望住手頭上另一份保本基金已經覺得好欣慰。 女人比男人投資叻?「女人比男人投資叻」? 雖然唔係幾想承認不過係真確既。通常女人最失敗既投資係感情上面,但女人係錢銀理財既優勝係解得到,筆者眼見得到。

一般女仕們沒有男士那份自信,所以唔會將佢筆錢「亂咁舞」! 出入市場次數少反而令贏錢機會大增。況且女人係拍拖階段已經著緊為自己儲錢及逼另一半儲錢了。由於青春有限,女仕們更會深思自己後生時的決擇及較偏向保守選擇。

眼高手低所以有D女人會「令你覺得佢好低能咁」做4%龜速年回報既儲蓄plan,又或者搵埋D保本計劃,而佢所得既幾個%回報,可能係佢身邊既男人投資成世都achieve唔到。所以千祈咪笑人買埋D「低回報產品」,因為「低都好過負回報」。好多人眼高手低,口頭成日講面前呢個投資回報有幾唔好,有幾唔著數。可惜自己就買埋D垃圾股招致損失。投資贏錢少部份靠資訊知識,大部份係要贏在心理。你買中隻十倍股可以當係bouns,但係「持之以恆,緊守規律」既投資原則先最令你無往而不利。

好多人想學阿Jean咁靠股票快去滾大筆錢去做買樓首期,到後來發覺身邊齋儲錢既朋友比首期買樓仲快過佢。所以如果你係一個過份自信既年青人,或者已婚但仲認為自己投資輸錢只不過係冇運既人,請考慮將部份月薪攞去供樓,慢慢用人生餘下既幾十年先加大投資股票既金額都未遲。緊記筆者唔係叫你唔好買股票,只係筆者認為如果可以返轉頭,我都會「多儲錢,少買股」。

人來說樓宇更加是遲早要用到既必需品。況且係街邊不同產品廣告既不斷引誘之下,一出糧就儲起供樓算是不俗既選擇! 係投資金錢之外,請你記緊投資在你的健康同家庭。畢竟錢財都係身外物,同屋企人開心咁食完飯散步先至係最重要的!

現金流遊戲中的致富學

《富爸爸,窮爸爸》雖然出版多年,但魅力仍在,致今仍被稱為致富學中的「教科書」。而作者當時亦同時推出了致富教學遊戲「現金流」,令玩家可在遊戲中學習理財、投資、致富的知識,明白收入、資產、現金流之間的關係。

簡單來說,「現金流」是一種紙版棋類遊戲,有點像「大富翁」,以輪流擲骰仔的形式進行。玩家會代入不同的職業,有著不同的人工、支出及負債,每月會有現金餘額,即「月現金流」,而「月現金流」亦正是遊戲中的關鍵。

玩家可以將每月現金儲起,然後參與股票、物業、生意等不同的買賣,然後不斷累積資產。 過程中,玩家要評估自己的現金、資產等情況,小心分析每筆買賣,而每個資產項都有不同的成本、回報、現金流,所以每一次要決定買入與否,或套現與否,都是一次考驗。

而勝出遊戲的方法,就是跳出「老鼠賽跑」,即是經過不斷累積資產後,其每月產生的被動收入已經大過每月的支出,達成財務自由的境界,並達成夢想。

玩家經歷了一次人生的縮影,同時體會了在時間加速下,現金、現金流、投資、資產、負債,各方面的相關性與影響,及最終的結果。

除學到理財致富的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學到達成財務自由的方法。話說最近我帶領學員玩「現金流」遊戲,每次除玩得開心外,最重要的當然是遊戲後的分享與總結,如何在遊戲中獲得財務自由,又如何將遊戲知識應用於現實中,以下分享部分課後重點。

理財策略,遊戲與現實一樣,要預留一定的現金以供特發支出,但有玩過遊戲的人會留意到,遊戲中的機會與投資回報率比現實多及高。即是說,遊戲中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比現實高得多,因為玩家正處於一個資產升值的環境,所以持有現金,相對其他持有資產的玩家,你的資產正在貶值。所以應採取比現實更進取的理財策略。

債務分析,遊戲中其中一樣要玩家學習的是分析債務,同樣是債務,也有好債與壞債之分,不少玩家忽略了不同債務有不同的息率,而息率的分別是非常大(由6%到60%都有)。即是說,有些債務應該盡快清還,但有些卻不要立刻清還,甚至不要還。因為某些債務的息率很低,比起高回報率的資產,讓該筆債項一直存在,將資源用作投資以創造更多的資產,這策略反而更有效令個人財富增值,及產生更大的每月現金流。

投資技巧,當玩家玩了幾個圈後,其實已經要初步評估到遊戲中的投資環境,即大致的成本,現金流,回報率等,當有初步分析後,就明白遊戲中的定息工具,即不會增值的投資工具,都變得不值得投資。因玩家正身處於多機會及較高回報率的環境,故應放棄定息工具,變得較為進取,乘勢享受資產增值的成果。

另外,若大家了解設計「現金流」遊戲的清崎,他的致富方式是投資地產,所以玩家會發現,遊戲中投資地產比投資股票更能有效創造財富。

為何做不成富爸爸?

《富爸爸,窮爸爸》是多年前一本暢銷全球的書,書中有兩個人物:一是富爸爸;一是窮爸爸。

富爸爸懂得用錢生錢,窮爸爸則只懂努力工作賺錢。富爸爸在未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前,努力儲錢,用錢來投資,買房地產是富爸爸的投資工具之一。

據說《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譯成多種文字,全球銷量超過200萬冊,如此巨大的銷量,多少讀者變成了富爸爸?  相信很少,筆者估計,不少人買這本書的時候,會以為這本書是講投資秘訣,教人如何發達。

沒有,這本書不是投資秘訣,這本書是要你達到「財務自由」之前,不要買名車、不要買高爾夫球球桿,把省到的錢用來投資。只要當你的投資每月回報,即買樓收租的租金、買股收股息的總額,超越你的工作收入時,才算是「財務自由」,這時候你生活無優,資產的投資回報足以永遠養活你,這時候就可以輕鬆地花用你的租金收入、股息收入。

無力還債爆金融海嘯是的,許多人晚上發夢也夢見自己有多個樓房收租,租金收入遠超自己打工的收入。但更多人仍在埋怨他們的第一套房仍無着落,買不起。

2008年美國之所以會爆發金融海嘯,就是因為銀行胡亂借錢給原本買不起房屋的窮人買屋,這些人收入低,也沒有固定收入,根本沒有能力償還買房屋的分期付款,銀行之所以借錢給他們,是因為銀行發明了按揭債券,將這些按揭貸款打包成漂亮的按揭債務賣掉,轉嫁了風險。開始的時候,樓價上升,這些窮人盡管沒有足夠的收入來償還分期貸款,但是樓價上升使他們可以加按,利用加按得到的錢來償還分期付款,因此這些按揭債券也就相安無事。

直到有一天,樓價不再上漲,下跌了,這些窮人沒有能力償還分期付款,違約了,這批按揭債券的價值一落千丈,終於爆發了全球金融海嘯。

沒把握低價買樓時機《富爸爸,窮爸爸》是一本暢銷書,能夠列入暢銷書榜的書,有一定的價值,書中建議買樓投資、買股收息都沒有錯,要讀者們在達到「財務自由」前不亂花錢,更是理財的第一步,亦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可是,許多人看了這本書後,之所以無法成為富爸爸,相信是因為無法掌握正確的買樓時間,買了貴樓或錯失低價買樓的機會,還有平時的確不願意過節儉生活,大部分收入都花掉了,還分期付款買車、買手袋……投資是以錢賺錢,沒有錢,何來投資?

曾淵滄

一個人的失敗,98%死於“脾氣”

一個人的脾氣原來如此重要每天讓自己必看一遍,直到一切慢慢改變~泰國的傳奇人物─白龍王告誡: 人隻要脾氣好,凡事就會好。

很多人來到這裏都問我︰ 我的事業好不好?家庭好不好?孩子好不好?/姻緣好不好?我只是回答一句︰你的脾氣好不好?人的一生都在學做人 ,學習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沒有辦法畢業的。

人生不管是士農工商,各種人等,只要學習就有進步。

第一、「學習認錯」

人常常不肯認錯,凡事都說是別人的錯,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其實不認錯就是一個錯。認錯的對象可以是父母,朋友,社會大眾、上帝,甚至向兒女或是對我不好的人認錯,自己不但不會少了什麼,反而顯得你有度量。學習認錯是美好的,是一個大修行。

第二、「學習柔和」

人的牙齒是硬的,舌頭是軟的,到了人生的最後,牙齒都掉光了,舌頭卻不會掉,所以要柔軟,人生才能長久,硬反而吃虧。心地柔軟了,是修行最大的進步。 一般形容執著的人說,你的心、你的性格很冷、很硬,像鋼鐵一樣。如果我們像禪門說的調息、調身、調心,慢慢調伏像野馬、像猴子的這顆心,令它柔軟,人生才能活得更快樂、更長久。

第三、「學習生忍」

這世間就是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忍,萬事都能消除。忍就是會處理、會化解,用智慧、能力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要生活、要生存、要生命,有了忍,可以認清世間的好壞,善惡,是非.甚至接受它。

第四、「學習溝通」

缺乏溝通,會產生是非、爭執與誤會。最重要的就是溝通,相互了解、相互體諒、相互幫助,大家都是龍兄虎弟,互相爭執、不溝通怎麼能和平呢?

第五、「學習放下」

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用的時候提起,不用的時就把它放下,應放下的時候,卻不放下,就像拖著沉重的行李,無法自在。人生的歲月有限,認錯、尊重、包容才能讓人接受,放下才自在啊!

第六、「學習感動」

看到人家得好處,要歡喜;看到好人好事,要能感動。感動是一個愛心、菩薩心、菩提心,在幾十年的歲月裏,有許多事情、語言感動了我們,所以我們也很努力的想辦法讓別人感動。

第七、「學習生存」

為了生存,要維護身體健康,身體健康不但對

買賣車位 應以長線收租出發

政府推出「雙辣招」後,投資者一度將視線,轉向投資不受額外印花稅(SSD)及買家印花稅(BSD)影響的「磚頭」——車位。

車位投資的其中吸引之處在於管理容易。相比投資物業,車位涉及的手續不多,每月車位保養費及維修費也較低。萬一租客欠租,投資者可向管理處提出終止租客使用及其車輛使用權,較宜追討。

銀碼細 管理容易

投資車位成本亦較廉宜,由一般最低入場費約為20萬元,但自政府實施雙招壓抑樓市後,便增至約三四十萬元。投資者亦須留意買賣車位的律師費及佣金均應計算於成本之中。按揭方面,車位按揭一般能按五成,還款期為5至10年不等,平均按揭息率為2.5厘至3厘。買入後買家需要定期支付差餉、管理費及物業稅。

回報率方面,車位升值潛力比住宅小,通常以收取租金為主。雖然熱錢流入而導致整體車位價格上升,降低回報率,但車位回報率現時維持在每年3厘至4厘,在低風險投資項目中已算是具吸引力,因此適合保守型的投資者作長遠投資。投資車位時,可留意以下考慮因素:

1. 住宅單位數目與車位比例選擇一些住宅單位數目與車位比例較低的區域,例如舊屋苑或舊區的單位與車位比例較低,如觀塘月華街一帶,車位比例約5:1,即每5個住宅才有1個車位;港島西半山一帶更出現約10:1。住宅單位數目與車位比例較低,造成供不應求,價格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2. 樓價、車位出租率及停車場數量需求可以樓價、出租率及停車場數量推測。若樓盤的價格較高,以中產人士為目標住戶,經濟能力較高,因而擁有私家車的機會較大,對車位需求亦較殷切。車位出租率及停車場數量均會影響車位價格的升幅,因為出租率能反映該區車位需求量,周邊停車場的數量愈多,車位需求便會被分薄,叫價相對也會變低。

3. 車位位置及條件條件好的車位能賣出更好的價錢,例如有蓋的車位比露天的車位售價可高出一成;接近停車場出口的車位、或較易泊車的車位售價相對比較高;單邊車位泊車方便,受有車人士歡迎,售價亦較理想。可提供穩定租金回報若然買家從發展商購買,則毋須支付佣金,透過經紀於二手市場買賣或租賃車位,則須支付佣金,通常為車位賣價的1%;而租賃則多以半個月租金為佣金。買賣車位雖方興未艾,似有飽和象,但若投資者預算不多,長遠而言,亦是一項有穩定回報的投資工具。

張佩儀

人工倍升法

一般打工仔的人工升幅,都不會用「倍」這個字眼,如果加人工的幅度能超過通脹,已經可喜可賀了。只得幾個百分比的加幅都能滿足,原因是一般打工仔的加人工方式,都受一套金錢法則的影響,我稱為「加」的法則。如果人工的增幅能以幾何級數上升,即倍計或某高速的百分比上升,我稱為「乘」的法則(有關「加」與「乘」詳見《80後百萬富翁》一書,這裡不詳談)。

首先,你可開發不同的收入來源,如做兼職、做小生意等,以提升額外收入。若你不想做額外工作而想增加收入,就要從本質裡著手。 想取得人工能倍升的工作,首先要從工種著手,不少工種受先天的限制,是無法將人工倍升的,所以你要想想,那些工種的人工有機會在將來有不錯的升幅,如一些較有前途的行業,或缺人手的行業,當然這情況不只是短期的,但要注意,你的考慮必須是長遠的,不要貪圖一時的高人工而誤長期發展。

另一種就是人工會因應你的表現而增加的工種,例如一些行佣金制的銷售人員,當銷售額增加時,人工的升幅可以的倍計的。 另一種方法是「升職」,這不是只一般打工仔的升職,部份打工仔的所謂升職,很多時只是由初級升做高級,部份就算升到叫經理,人工的加幅亦少得可憐。我這裡所講的「升職」,是你從原有職位升至有下屬的層級,而你的人工是會因下屬的表現與銷售額等而有所遞增的,例如保險公司的經理,他能從他的下屬的銷售金額中抽佣金。又例如走水貨的,由普通的水貨客「升職」到水貨阿頭,而人工能從他的下屬中抽取的。

若你不喜歡這種建立團隊的模式,只想集中提升自己,其實亦有方法令人工倍升。方法就是提升自己的身價,例如一個電台節目主持人,身價可以由一萬到幾十萬都有,無論是司儀、髮型師、作家、設計師、風水師等,都能夠憑名氣及能力而提高身價。當然,你要選擇你喜歡及適合你的行業,並提升知名度,努力及提升能力,就會成為專家,人工的升幅亦將會以倍計。

年輕人的財務自由

一個朋友看完高登「講故台」的《男人唔可以窮》,然後充滿唏噓跟我說︰「billbill我應該怎樣做?」 自從我的投資能力被朋友知道之後,經常都會收到朋友的求助;所以今次認真地不講股票,跟大家分享一下「理財」這個題目,當是給各位畢業的朋友一份小小禮物 -「男人唔可以窮」!

特別是這個剛畢業出來工作的月份,以下的對白是重覆出現。現時22歲的好友S、T、C都曾跟我說,想30歲前儲夠錢付首期買樓,問我應該怎麼做。

我說︰「330萬樓,首期3成,大約100萬,8年時間,即每年要儲12萬,每個月大約儲1萬,你不吃不搭車不俾家用不買東西,應該是有可能的。」如夢初醒的朋友聽到這裡都會笑出來,笑容中帶了一點對現實低頭的無耐感。

究竟年輕人應該如何理財呢?專業一點的字眼,就是如何達到財務自由呢(Financial freedom) ?

第一步︰認清目標要認清自己目標,才知道如何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當然設立目標這回事,有一個term叫「SMART」。

「S」代表specific 明確性;
「M」代表measurable 可量度性;
「A」代表 attainable可實現性;
「R」代表 relevant相關性;
「T」是代表 time-base時限性。

一個目標理應符合以上原則,例如上面的個案8年儲100萬,每個月要儲超過1萬,除非你人工夠高(通常我會建議儲蓄額應是人工的3成),否則這個目標的可實現性會比較低。

第二︰學做預算案知道目標後,就要養成一些必要習慣,為自己做一個預算案。在《鄰家的百萬富翁:美國富翁的驚人秘密》一書的調查中,發現半數以上有錢人,都有自己做預算案的習慣。

簡單來說,就是把錢做好分類,正如為自己做Timetable一樣。在此分享一下我的預算案,分成4類:生活費35%、家用15%、高風險投資30%、低風險投資20%。預算案不單是一個估計,更是一個限制自己的工具,不過每個人可接受風險程度各有不同,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一個估計,不必學其他人。

第三︰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即使做好預算,當大家看到銀行戶口每年只有「幾蚊」利息之後,最後就會問我有沒有一些投資方法?看到我上述的分類,都有把儲蓄分成高低風險投資,究竟有甚麼分別?比例應該是多少?  正如踢波一樣,有前鋒有後衛,投資也有進取有防守。進取就如期權、股票投資;防守可以是基金、現金等投資。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風險取向,例如我對自己有信心一點,就會選擇進取一點。但如果沒有時間及怕蝕錢的朋友,可以選擇保守一點的投資工具,或將資金交由具專業資格及知識之人作管理;不過要留意細節及條款,因為銀行、保險公司等受託人雖然有不少投資產品,但都有年期上的限制,選購前應該考慮清楚,多問其他人意見及了解受託人的投資策略。

看完《男人唔可以窮》後,我也有點眼濕濕,畢業後的我們有自己的責任,不是家裡的任性小孩,大家都有自己的心態、自覺、責任及膊頭。

BY 90後Bill

比爾蓋茲給年青人的10句話

1、社會充滿不公平現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適應它。因為你根本管不了它。

 2、世界不會在意你的自尊,人們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沒有成就以前,切勿過分強調自尊,因為你越強調自尊,越對你不利。

 3、你只是中學畢業,通常不會成為CEO,直到你把CEO職位拿到手為止。到此時,人們才不會介意你只有中學畢業。

4、當你陷入人為的困境時,不要抱怨,你只能默默地吸取教訓。你要悄悄地振作起來,重新奮起。

5、你要懂得一件事:在沒有你之前,你的父母並不像現在這樣「乏味」。你應該想到,這是他們為了撫養你所付出的巨大代價。你永遠要感恩和孝敬他們,才是真理。

6、在學校裡,你考第幾不是那麽重要,但進入社會卻不然。不管你去哪裡,都要分等排名。社會、公司要排名次,是常見的事,要鼓起勇氣競爭才對。

7、學校里有假日,到公司打工則不然,你幾乎不能休息,很少能輕鬆地過節假日。否則你職業生涯中一起跑就落後了,甚至會讓你永遠落後。

8、在學校,老師會幫助你學習,到公司卻不會。如果你認為學校的老師要求你很嚴格,那是你還沒有進入公司工作。因為,如果公司對你不嚴厲,你就要失業了。你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公司比學校更要嚴格要求自己。

9、人們都喜歡看電視劇,但你不要看,那並不是你的生活。只要在公司工作,你是無暇看電視劇的。奉勸你不要看,否則你走上看電視連續劇之路,而且看得津津有味,那你將失去成功的資格。

10、永遠不要在背後批評別人,尤其不能批評你的上司無知、刻薄和無能。因為這樣的心態,會使你走上坎坷艱難的成長之路。

小心低風險投資工具

過往幾年由於低息環境,引至高息資產、有穩定月現金流的資產,其價格都大幅上升,如債券、高息股、高息貨幣、固定資產等,近年有投資這類工具的,都能財息兼收。

在過去,部分這類資產,價格不太波動,加上有穩定而持續的利息收入,不少人會視為低風險的投資工具。(為簡化,以下我以「低風險工具」去代表這類工具,當然這只是相對性,及並不全面的)。

以往「低風險工具」的價格一般都穩定,或以平穩增長的方式去上升的。但近年,因低息環境令這類工具的價格以大幅上升的情況出現,而其升幅很多已透支了將來多年的利息。

假設工具A的價格為$100,固定派息每年$5,在過去,工具A的價格頗為穩定,約在$100左右,但由於近年的低息環境,令相對較高息的工具A較為吸引,所以投資者一直追入,其價格亦一直上升,而價格的上升代表著息率的下跌,直至工具A的息率下跌至與市場相類。

若息率由5%下跌至2.5%,即意味著價格要由$100上升至$200。 價格由$100升至$200,即升了足足$100,亦即是20年的利息(工具A派息為$5)。

若現時買入,即是為了得到工具A的利息,要先支付20年的利息作溢價,並不化算。若低息環境無法維持20年,就很可能得不償失。 過往價格穩定的工具A,確實是低風險的投資工具,但現時已不可以這樣理解,因其面對不少價格下行的風險。

所以,現時你要對高價的「低風險工具」小心分析,你要分析現時該「低風險工具」的高價是因為其價值真正上升,還是單純因為高息令價格水漲船高呢?

高息資產在息率正常的環境表現不突出,但在低息環境卻異常吸引。 當然,美國要真正加息可能是1、2年的事,但在之前,美國會開始減少量化寬鬆的規摸,如減少買債,而市場亦會開始先行,而「低風險工具」的價格亦開始調整。

龔成

依賴社會心態害你無法致富

近年部份80/90後都抱有依賴的心態,而這心態更越來越大。無論是依賴屋企人、學校、政府、社會。年青人打算靠自己的心態,以及自立的能力越來越弱,越大的依賴心態,只會越害了自己,令自己永遠無法向上流動。

先講屋企,「港孩」情況不用多說,就連已踏出社會工作的年青人,不少仍過份依賴屋企,甚至未有做好子女的責任。例如有年青人視比家用為可有可無的事,只會在手頭鬆動的時候才會比。

另外,現時部分年青人買樓的整份首期都要父母幫手比的,我明白現時樓價的確難負擔,但有些人竟然連一點首期也沒有,但卻有錢經常吃渴玩樂、去睇演唱會、去旅行、去玩。

不少人未盡力儲錢已期望父母的幫助。而可悲的事,父母亦認為物質的重要,比學習面對困難,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重要,造成子女習慣依賴父母。而最大的問題是令這些人無法向上流,因為進步的動力不大,不會打算改善生活環境,最終亦無法致富。

其次是依賴學校,我已不只一次聽到,有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而怪責學校,說學校課程無用,無法助他投入社會。我相信這些人無法找到工作,大部分原因都不是學校的問題,若他能自我反省一下,就會發現自己才是問題的核心。 而選擇那間大學那個學科的是自己,就算那科很無用,問題亦不是那科,而是你自己,因為是你自己選擇的。再講,若讀到中途發覺無用或不適合自己,你就有權中途退學,決定權是你自己,所有的責任都是自己。

另一點就是依賴社會,例如未工作過的年青人要求政府派錢,有些大學生申請公屋等,這種依賴,不肯靠自己的心態同樣害你無法致富。一個想住公屋的人,就不想加人工而過了收入上限,即是不想加人工,不想向上流,不想致富。但若改變一下心態,變成「我要住私樓」,你就會努力儲首期,想方法提升收入,逼自己進步。 不少白手興家的人,都是環境逼成,要生存就要靠自己,李嘉誠都是因為十幾歲時父親過身,逼上絕路,要負起養家的重任,逼他快速成長。當時的年代沒有依賴社會的心態,若你餓死只證明了你弱者,是你的問題。可惜現時社會的進步卻成形人心態的退步,越是福利主義,依賴心態越強,越失去向上流動,及致富的動力。

同時,社會上有很多人更需要社會上的資源,例如是一些弱勢社群、傷健人士、長者等,所以若你是個四肢健全的年青人,就不要再以社會資源為目標,要以向上流動為目標。

龔成

你只有10000天

香港人有那個不想退休,最好就是由今天起不用工作,立即退休,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雖然思想上是一回事,但實際上卻是另一回事。

現實中不少年輕人認為退休是很遙遠的事,因此不會在財務上為退休作任何準備(但卻希望能年輕退休)。 如何你真的想年輕退休,那就要更爭取時間,因為你可利用的時間遠比你想像的少。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都用於各無法產生效益的事情上。 我假設你今年30歲,而你打算60歲退休,看似有30年的時間去準備,去為目標而努力,但實際上真正能用到的時間遠比你想像的少。

首先,30年,每年有365天,30年即是有10950天,原來大家以為很遙遠的30年,其實只有約1萬天的日子,你覺得這是多還是少呢? 接下來,我以30年為基礎,將其餘時間減去,來計算剩下有用的時間有多久,大家可跟以下過程一同參與,自行計算。

 –>30年內,你每天都要睡覺,每天8小時    30年即是  (8÷24)X30=10年    即是在這30年間,你用了10年時間於睡覺上  

–>每天用於搭車的時間,約是1.5小時來回    30年即是(1.5÷24)X30=1.875年    你可自行計算你自己的搭車時間,公式是    (搭車小時÷24)X30    同樣,以下計算各項都是用相同公式,你可自行計     你自己的,加減不同的項目,代數位是不同的ABC,    公式是(ABC÷24)X30

–>每天必定要食飯,一天3餐,共約2小時   30年就是(2÷24)X30=2.5年

–>每天要梳洗、化妝、去洗手間、洗澡,約1小時   30年就是(1÷24)X30=1.25年 –>每天用於睇電視的時間,約1小時    30年就是(1÷24)X30=1.25年

–>每天用於上網、玩手機、打機、傾電話,約2小時   30年就是(2÷24)X30=2.5年

–>各種各樣的娛樂,出街玩,與朋友聚會,去飲野等    ,若一星期出三晚,即平均一天用2.5小時    30年就是(2.5÷24)X30=3.125年

–>每天用了各項瑣碎,又或不知道用了在那裡的無謂     時間,約0.5小時    30年就是(1÷24)X30=0.625年 然後就是將30年減去這些時間30-10-1.875-2.5-1.25-1.25-2.5-3.125-1.25 =6.25年

如果你的時間分配大置是這樣的話,那麼餘下這30年的時間,真正能運用的時間其實就只有6年。

更甚的是,人往往被拖延、藉口、誘惑而影響,又或每天忙碌於不重要、與目標無關的事情,而令真實的時間更少。 所以,有效管理時間十分重要,同時要為目標設時限。當然所有事情最重要的都是行動。

龔成

地獄式慳錢法

坦白講,我自己都很久沒有用「地獄式慳錢法」,對上一次用的時候,應該是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當時股市大跌,人心惶惶,但我當時慳錢的原因並非因我身家縮水或擔心將來,而是股市大跌在不斷掃平貨。

我記得當時曾有一個月,我的消費是$700(不計家用),當然我每天仍是要返工、食飯、生活的。

首先我簡介一下我平日的消費習慣(即無論地獄式與否都會做的):

->不用信用卡消費

->每天記低消費數目

->儲蓄消費而非負債消費

->分清「想要」與「需要」,

凡屬「想要」類的都不會立刻購買   其實以上消費模式並不困難,只要習慣了就會十分輕鬆。而在某些情況(其實不多,真的很有需要才用),我便會加大力度,使用「地獄式慳錢法」:

首先講食飯,在這段日子我必然是帶飯返工,朋友間的食飯次數亦會減少,盡可能將這方面的消費減至零。(其實帶飯返工很健康,不應用「地獄」來形容,嘿)

交通,當然是選擇最平的交通工具,若果行路返家的時間少於半小時,其實行路是既健康又慳錢的方法。不過我由公司步行返家是必須行山的,但我都做了一次實驗,行一次去計時,結果由公司行山返家用了1.5小時。後來我又計時,試試由公司跑返屋企要多少時間,結果都要45分鐘(其實閒時我都有跑步的習慣),不過相比起幾蚊的車資,的確不化算,所以我亦只做了一次。

至於買衫及日用品方面,在這段時間基本上都絕無僅有,之前提及過要分清「想要」與「需要」。在這段時期,所有「想要」類的消費都減至近乎零。 另外是娛樂方面,並非沒有娛樂的,只是選擇低消費或零消費的娛樂,例如做運動、傾計等。所以這段時期我經常同朋友去行山、跑步,全是零消費的娛樂。

以上種種方法都是針對自己的,但往往最大的困難是身邊人,如家人、朋友、男/女朋友。因為別人不明白你的計劃與情況,所以往往無法配合你的模式,令你的計劃失敗。

因此,你要做的是將你的慳錢計劃、目的、情況等同他們講,讓他們明白,最好是給予一個好像好有必要的理由(若你跟人說慳錢的目的是買玩具,這是沒有人會支持你的)。

最後,如何有效地執行「地獄式慳錢法」呢?

首先是定立慳錢目標,配合每天記帳來跟進。另外是不帶信用卡、不帶提款卡,帶八達通(但不要太多餘額),以及帶很少的現金出街。

「地獄式慳錢法」最困難的是開頭,當習慣之後就會順利。

可能你會覺得慳錢令你失去生活及快樂,但在最後我只想說,低消費其實絕不等於低快樂的。

龔成

搵1000萬的五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嫁人。

最好搵個七、八十歲的富翁或富婆嫁/娶咗俾佢,如果女的職業是護士,男的職業是風水師,有較大機會成功,你睇富豪三太和在赤柱的哨牙通,都係呢種例子,不過成功機會太低,十萬中無一。

第二,戒賭。

若然嫁不到娶不到有錢人,一般人的想法就是去賭一舖,以求一朝發達。以賭場為例,你見賭股炒翻天,就知道贏的只是賭場,拉長來計賭客永遠輸錢,因為賭場中各種賭博,賭場都以機會率取勝,賭仔長賭必輸。在股市這個大賭場也是如此,好多人抱賭博心態去炒神仙股去炒衍生工具,好易輸死。要累積財富,就由戒賭開始,即使不能一朝到站,起碼向著正確方向進發。 第

三,複式投資。

不要少看投資複式增長的效果,有一個叫「七十二律」,即是每年有10%回報,把回報的錢再投入投資,只要7.2年就可以翻一翻。若你今年有100萬,每年有10%回報,23年多一點就有1000萬。如果你今天32歲,已有100萬儲蓄,做到每年有10%回報,真係55歲可有1000萬上岸。你話我32歲無100萬噃,唔好忘記如果你仲做緊嘢,從工作不斷有新錢加入去投資的資金池中,即使起步時得三幾十萬,都有類似效果。關鍵係盡量保住不輸,反而唔使強求高回報。至於投資對象,好多不同的東西都可以,難題是要有相當技巧,才能每一年在不同投資標的中,揀到既穩陣又有10%以上增長的對象。

第四,買樓。

好多人唔識揀投資對象,所以在樓價平時買樓,係最容易的投資。2003年沙士後你用100萬俾首期在港島買間330萬的樓,如今隨時值1000萬。買樓有借貸槓桿,是一個較大碼投資,買完樓要供樓,是一個強逼性的儲蓄,若入場時間好,是一般人較易把握的投資,可惜現時香港住宅樓價太貴,難以入場。有些新發展區商舖可能還比較合理,但銀碼較大,加上無經驗者好難揀到好東西。

第五,低買好股。

每年股市都有低潮,要避開高峰,在低潮時買股,笨笨地每年在股市低潮時低買好股,不斷累積,收到息又投入去買股。見升得好多時,可以賣一點,但不用清倉,高位減倉,低位加倉,年年如是。在報紙唱到好淡時買股,講到好好時沽貨,累積咁做十零廿年,其實到50幾歲時有1000萬都唔係咁難事。

陸羽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