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窮忙族翻生有術

近年來,「窮忙族」一詞漸漸興起,他們身兼多職,仍入不敷支,慨歎買樓結婚無望;相反,有人年紀輕輕,已薄有積蓄,並準備置業。今期吾想吾理便為大家剖析箇中的理財秘訣,教大家如何脫離「窮忙族」,變成「富閒人」。

何謂窮忙族?

「窮忙族」其實源自英文「working poor」,是指那些整日奔波於工作,但仍無法擺脫貧窮的人。

「窮忙族」通常在每月支薪後,便以消費作為勞碌工作後的獎勵,但由於所賺的不多,很快便會花去大部分工資。他們每月的積蓄所剩無幾,然後又重新投入忙碌的工作之中,不斷重複着「窮忙」周期,沒完沒了。

現時通脹升溫,令「窮忙族」生活壓力日益增加。他們必須在理財習慣上作出改變,懂得善用資源,並增加收入來源,才可有望成功擺脫「窮忙」的命運。

﹏﹏﹏﹏﹏﹏﹏﹏﹏﹏﹏﹏﹏﹏﹏﹏﹏﹏

節流篇──消費「八戒」 儲第一桶金

財富並不會從天上跌下來,有人月入數萬元,仍囊空如洗;相反,有人可能月入僅僅數千至一萬,但仍有「閒錢」。因此,收入多寡並不是能否成功累積財富的關鍵,反而能否有正確的理財觀念才最重要。而理財的第一步,便是學懂如何節流、學會儲蓄。

記錄每月收支狀況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李兆波在《慳出你的第一桶金》一書中,便建議大家不妨養成記錄收支狀況的習慣,而每月收入必須預留一部分作為儲蓄,且緊記應用則用,可以不用的,則盡量用來儲蓄,以及避開理財陷阱(見表1),為自己省下第一桶金。

面對通脹壓力,內地人提出「八戒」大法,可作參考。

「八戒」分別是戒駕、戒煙、戒酒、戒油、戒零食、戒逛街、戒在外吃飯、戒娛樂。有些必需品不能戒的,那麼便省;可買可不買的,便堅決不買,或透過較便宜的銷費渠道購買,如團購、網購等。

總而言之,財富必須從日常生活中積少成多地儲下來,有了第一筆資金後,便要學會如何投資。

﹏﹏﹏﹏﹏﹏﹏﹏﹏﹏﹏﹏﹏﹏﹏﹏﹏﹏

開源篇──賺「不在職」收入

相信大家也有聽聞《富爸爸.窮爸爸》這一本書,作者羅伯特‧清崎點出富人與窮人思維模式的分別,就是富人會不斷投資,從而達到財務自由。當然,我們未必有足夠財力,像首富般發展房地產項目,但我們亦可從股票中賺取股息,或從其他渠道開源。

透過買股票收息

書中亦提到不在職收入(Passive Income),意思是不用工作換取的收入,如透過買股票每年收取股息。從表2可見,假設每月用1,000元投資,每年有5%的回報,再用回報一併投資,那五年後,便有66,308元的積蓄,而全年不在職收入亦有3,315元,十年後,積蓄約達15萬,而不在職收入便有7,547元,已足夠作短綫的東南亞旅行。

因此,大家定期在收入中撥備一部分作投資,如投資一些高息的藍籌股或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其回報率較有保證,那麼擺脫「窮忙族」便指日可待。

網上拍賣搵外快

另一方面,平日喜歡消費的「窮忙族」,家中一般囤積不少用不着的物品。隨年月過去,部分物品或因「失寵」而再無用武之地。其實只要花點時間,將舊物放在網上拍賣,既可將衣物「活化」,又同時賺取金錢。

現時除了雅虎香港拍賣及eBay之外,大家亦可在各網上論壇的二手交易討論區,或二手買賣論壇上,張貼賣物啟示,將舊物賣出。同時,亦可在此類網站買入二手物品,以較低成本滿足消費慾望,一舉兩得。

此外,不少人更在網上發展小生意,如在外遊時,購入在香港未有發售的當地特色物品,然後以較高價錢在本港拍賣網站上發售,以賺取差價。當中諸如日本的名牌及限量版潮流衣物、波鞋等,在香港皆大受歡迎。只要動動腦筋,留意網上買賣市場的需求情況,便可抓住機會賺外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