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持股要耐性

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有很多極具智慧的話語,如「不戰而勝」,「無為而無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等等。特別是「大道至簡」和「以不變應萬變」這兩句話。把這些用來指導投資,就成了輕鬆賺錢的學問。也就是說,精選了好股以後,把好股簡單的留起來就行了。我曾經說過:「像集郵一樣收藏好公司的股票」,更愛說的是:「做好股收藏家」。

發財要有耐心,這是千真萬確的。賭場和摸彩票能提供一夜暴富的機會,但概率才多少?收藏的發財概率比賭博和摸彩要高一點,但收藏到珍品真跡的不多,大部分是收了假古董贗品什麼的;做期貨、買權證的發財概率比收藏的又高一點,但長期成功的實在太少;短線炒作股票成功概率又要高一些,但總體而言,失敗多於成功。可是你放眼世界,多少人通過長期持有股票和房地產成為億萬富翁。這些認識在前面說過,也是經過慘痛的失敗才換來的東西。這個東西叫「定力」,我把它看得很重,僅次於「眼力」。我經常建議朋友,在你的投資字典裡刪掉那個「賣」字。

有一定經驗的股民往往會問:「難道漲的太高也不賣嗎?」 我的回答是不要賣。因為有些東西說說容易,就像低買高賣,實際操作時很難判斷什麼是高,什麼是低。就像無法判斷明天是漲還是跌一樣。很多短線利潤是要放棄的,因為放棄你才能得到更多。有捨才能有得,這就是辯證法。

判斷高低也是個技術層面的東西,不是智慧層面的東西。小賺靠技巧,大賺靠智慧。為什麼股市中最後總是賺錢的人少呢?這和過度操作有關。許多人基本上每天都盯住股市行情不放,不停地在捕捉所謂的時機,不停地想低吸高拋。但真有幾個人成功?

可能還有人會問:「如果我需要用錢也不賣嗎?」這個嚴格地說是個投資以外的問題。需要用錢有很多種情況,除非牽涉到極其巨大的家庭或個人的劇變,需要大筆的錢來救急和轉危為安,比如家人患病急需用錢,你還堅持不賣,那就失去了投資的意義。投資就是要讓自己和家人幸福安樂。一般情況下,要學會堅持不賣,否則我們就很容易找到各種借口把優秀的好股票賣出去。等到賺了大錢之後,就能體會到那種意義了。到那時對資產結構進行一點調整,都是很簡單很自然的事。對於投資者來說,首要考慮的是怎麼賺,而不是怎麼花。而一直持有就是最好的賺錢方法。

還會有人問到:「當我們發現了更好的公司股票,可不可以賣呢?」我的回答是,這種情況不叫賣,叫換股,因為總的投資數量和投資金額沒有變,還是在收藏好公司的股票。只要不是太頻繁,這是可以考慮的。對於非職業投資者,我還是傾向於不賣先前的股票,而是用後來的收入再買進。因為深思熟慮的人不多,很容易把換股變成炒來炒去。

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是關心賣的人多,而想當收藏家的不多。其實,賣掉好公司的股票才是最大的風險。「炒」是投機者心中的魔鬼。澳門賭王何鴻燊在回答記者有關什麼是賭博贏錢的訣竅時,說的是「不賭」。如果有人問我炒股賺錢的訣竅,我的回答是「不炒」。我們買的是極為優秀的企業,它們是最有活力的公司,有最為寶貴的資源、最有前途的產品,處在最好的行業中,也有最能幹的經營管理者,你可以心安理得地坐享其成,一勞永逸。股市其實是一個「烏龜」打敗「兔子」、「懶人」戰勝「忙人」、「笨人」戰勝「聰明人」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