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財務自由不等於有巨大財富

很少人可以憑藉運氣或因過人的聰明才智,而掌握累積財富的技巧,從而得以致富。

其實財富累積是一種努力工作、周全策劃及妥善財富保存的生活方式的結果。

而在這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個人在生活中高度的自律性。
如果我們連「財」的概念都還沒有搞清楚,那應如何理財呢?
在我們開始談論理財理念之前,也許先為理財訂一個目標。
財富,一般人認為是物質及資產的擁有,當然希望愈多愈好。
但如資產的擁有是通過負債的產生而來,資產愈多,負債愈高,其淨資產(資產減去負債)水平也愈低時,我們能稱自己富有嗎?

如果量化來看,到底多少才稱為富有呢?以普羅大眾來說,
我們累積財富是以退休為目標,那到底要多少儲備才能退休呢?

如果我們把「富有」看為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也就是當我們的淨資產所產生的各項收入足以支付我們的生活費用,
而我們也不再需要依賴工作收入生活,那我們不就是到了退休、「財務自由」的時候,能做個財務優游人了嗎?

這樣的定義,每個人的目標也各不相同。對於「財務自由」這個目標,與人們對財富的看法有一點差異。做到「財務自由」,並不等於擁有巨大財富。

例如一個每月拿8,000元政府長俸的退休公務員,住公屋,每月生活開支7,000元左右,手上可能有20多萬儲蓄。在大家眼中,他不算富有,但他做到了「財務自由」。所以「財務自由」人人有機會做到,但成為巨富卻不是每人能及。

當然,要做到「財務自由」也不是輕鬆容易。人們常誤解高收入人士就容易達到目標:其實我們還需要考慮另一重要因素──消費開支。例如一個年薪百萬,但其中90萬用於消費的人;與一位年薪50萬,年儲蓄最少25萬的人士,誰可更快累積財富?
高儲蓄人士定能更快達到目標,自然不言而喻。

節儉的生活正是財富累積的基石。

這個理念好像與現今整個社會所推崇的高消費模式有點相違背,但這正是許多財務自由人士的經驗之談。

有了明確的理財目標後,從哪些方面入手進行一個全面的財務策劃?如何根據個人目標,在平衡風險與回報之間,做出投資安排,以令資產增值?如何能達到「財務自由」的目標,而此目標與我們投資安排有何關係?

萬丈高樓由地起,就由我們個人現時的狀況為起點,為自己做一個全面的財務檢查開始,再為如何達到個人財務目標,畫出一個清晰的路線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