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樓和買股票都是香港人最普遍的投資,不過雖然都是投資,但兩者在本質上有很大分別。好像我開咪講股票,每日亦在專欄論股,因為股票有上千隻,價位日日不同,消息資訊亦層出不窮,所以可以日日睇、天天講,但如果講樓市,恐怕就沒可能了。
樓和股票最大的分別是買樓的入場費比買股票大得多,對於基金經理來說,兩種產品的分別可能不大,但對一般百姓來說,買樓一定不可以像買股票那樣出出入入。
第二個差異自然是樓價波動比較細,而且升跌比較貼近基本因素。喜歡買樓保值的人,會受不住股市的上上落落;喜歡買股票的股民,亦可能會覺得樓市大悶,不能短炒。事實上現時的金融市場有太多衍生工具,這些工具最初發明出來聲稱是為了幫投資者做對沖,結果大家在金融海嘯中看得很清楚,有些衍生工具的出現反而令市場更波動。當然,部分投資者就是喜歡有這種波動。
買樓的槓桿效應
看別人買股票和買樓的反應也會見到有趣的分別,近期流行找明星來撐場買樓,為樓盤造勢,這現象股市相對少見。我們常常聽到某某明星買樓,幾年就賺了幾千萬,卻甚少聽到有他們在股市上可以賺到這個數目。感覺上,好像買樓比買地產股著數。表面上看來也是有道理的,比如一個1000萬的單位,拿300萬首期出來,樓價升一成就獲利100萬,賺了本金的三成三。如果用300萬去買股票,股價要升足三成三,才可以賺到同樣的錢。投資者要眼光很獨到,表現跑贏大市很多才成,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不留神,可能還會倒輸。如果以孖展方式炒股,賺三四成甚至一兩倍也不是不可能,只不過回報高,風險亦高。
股票可跌至只剩一張廢紙
不過其實用按揭買樓,本身亦是一種槓桿投資,我當然不鼓勵投資者以孖展方式買股票,但借七成或以下的比例去買樓,大家都普遍接受,那是因為樓價一般都比股價穩定,股票可跌到只剩一張廢紙,但樓價總有個基礎支持。
所以講來講去,樓和股票是兩回事,大家不會忘記98至03年亦曾大跌,很多人成了負資產,不過當年的泡沫主要是本地資金造成,息口亦比現在高得多,情況跟現在高企不下的樓市並不完全一樣。如果你不是有大筆資金炒樓的基金經理,而是像那位問我意見的記者,我覺得買不買樓最好還是考慮自己的住屋需要和負擔能力,比較一下租還是供比較划算,長遠升值固然開心,就算短期不升反跌,亦可邊住邊守,風險有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