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變幻是永恆

變幻是永恆!何來苦! 

有緣人為我,好人是人、壞人亦是人。

人有生命;宇宙、動物及植物也有生命。宇宙眾生皆不斷變動及長成。日夜交替、花開花落、生老病死只是宇宙眾生自然現象,變幻就是永恆。

默觀變幻,自會改變對不喜歡現象的感受。我的感受很可貴。若我不懂得善用它,我會被它拖垮。

我喜歡晴空、健康、財富、朋友、充足個人空間、舒適的生活等。若它們離開我,我會不開心,覺得自己在受苦。

忙碌有時,迫車迫船有時,排隊有時,停水停電有時,窮有時,損失家人朋友有時,退休有時,病有時,死有時。我不喜歡面對此情景,所以覺得受苦。

步入中年後,知道有更多機會面對老病死、求不得、愛樂離、苦困等人生必經的苦難、困境、逆境、絕境等。

我不希望做一位愁眉苦臉、怨天尤人的長者,帶著怨氣度過晚年及餘生。我決志觀照痛苦,看清楚它的真本性,化解它的威脅,轉變面對苦的感受。

我告訴自己樂與苦是人生必然的經歷,最重要是感受每天苦樂的時刻,活於當下,因為每一個當下都是神的恩賜。在每天簡單的生活中,訓練自己用積極態度接受苦或樂。這樣的訓練是需要耐力和恆心,而且要訓練一段較長的時日才收效。

以下的生活片段,可解釋我如何在化解痛苦的路途中,慢慢摸索痛苦的真諦,學習面對它。

早上起床梳洗時,感謝主賜我有能力起床、有水梳洗,慢慢感受梳洗時的快感。祝願臥床的病人早日康復。知道某年某月,自己亦會臥床不起,需要他人照顧起居飲食。

乘坐擠迫的車輛出外時、日夜忙碌做工時,慶幸自己有機會上班、掙錢。刻意品嘗迫車迫船、日做夜做等不舒服的感受,知道隨後可能會失業或退休。

見聞眾生不幸時,為他們送上遙遠的祝福。如有機會,盡綿力減輕他們的苦痛。深感今天發生在眾生的不幸,遲早會降臨自己及家人身上。

捐血時,不打麻醉針,刻意感受痛的滋味。 

年尾超市大減價時,推著購物車在堆滿貨物、狹窄的通道購物真是很辛苦。人車爭路,分分鐘被車撞倒,被人罵。為省錢,賺積分,是值得的。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感受擠迫,可能被車撞的滋味。不過,這種滋味真是很難受。 

在很擠迫的快餐店進餐或圖書館看書時,面前來了一位身體發出臭味的客人或讀者,我迫自己繼續若無其事地慢慢進食或閱讀,並祝願他多些注意個人衛生。目前,我仍沒有勇氣抬頭望他一眼,希望他日可以。

家中突然停水停電時,用最簡單方法維持日常生活。行樓梯回家可以減肥,慢慢感受缺少水電的不便,須知道生活中最基本的水電供應,不是理所當然的,使我更懂得在行住坐臥中謝恩

晚上因腳痛而失眠,用簡單觀呼吸方法,轉移注意力到觀呼吸祈禱,逐漸腳部痛楚會減少。經歷苦痛後,更知道健康可貴,懂得謝恩,為病者祈禱。

有一位富翁,一夜之間變成一無所有,他很痛苦。他問智者,他何時會再感到快樂。智者告訴他,他的痛苦會慢慢消失,因為他會慢慢習慣窮困的生活。近期,有緣與釋囚交談,她由富家女成階下囚的經歷很痛苦。她說監獄生活不是想像中可怕,最重要是適應力和對前途的盼望。

每一個當下,或樂或苦,是恩典,我學習慢慢感受與品嘗,學習無論晴天雨天,花開花落,順境逆境,向我主、我天主哼出讚美詩。這學習道路是很漫長的,我會一邊上路,一邊學習,希望最後的日子之時,能帶著感恩的心情見祂。

希望有緣閱讀這篇文章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面對及正視痛苦。逃避痛苦比痛苦本身更可怕!

*****

如果我們要活得有價值,要追求成功,就要學懂如何去「變」!要知道學海無涯,學無止境,如果我們原地踏步,不求變的話,就不會得到更多的智慧。

我相信人的天性,是不希望發生任何改變的,我們的生理構造,只求每天能夠適應自身的生活環境,當適應過後,便會產生惰性,不想再有任何的改變,這是正常的,因為我們與生俱來本是如此,但是,在人類或其他生物的進化過程中,生物會變化,原是大自然的定律,特別是人類,我們的喜怒哀樂,生老病死,也是變化的一種,所以生存就是要求變。

在現今資訊發達,訊息一日千里的世界,姑勿論變化是好與壞,也只會天天發生,影響我們的生活,打斷我們的計劃。在這地球村內,我們每天面對的變化,已不止是眼前看得見,還有周邊看不到的,對於將來,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我十分欣賞一本書,書名是《The Worlds is Flat - Thomas L.Friedman》(世界是平的—湯馬斯.佛里曼) 。這本書刻劃出這個世界,原是變幻莫測,所以我們要裝備好自己,以迎接一連串的挑戰。大家應該要明白,如果我們要活得有價值,要追求成功,就要學懂如何去「變」!在我的新書最後一頁,也道出了這玄機,我特別寫了一個很大的「變」字,還加上一句說話「變幻才是永恆」。

奧巴馬能夠成就傳奇,關鍵也是「變」。他改變了美國夢的結果,令世人知道,原來黑人也可以當美國總統,因為「變」,令他能夠在白人社會為主導的美國站起來。大家都真心希望,能夠透過新領袖為自己、為美國,為世界帶出一條改變的道路,擺脫現時美國及全球經濟的問題。不論這個改變是好還是壞,我們還須拭目以待,用時間驗證。

在這個社會內,大家都不希望改變:富有的,希望身家不變;有名氣的,希望地位不變;高薪厚職的,特別在金融海嘯下,也希望職位不變,薪金不變;打工的,則希望環境不變;已結婚的,也希望丈夫 / 妻子一生不變,但你要期望環境不變、社會不變,身邊朋友的態度不變,伴侶一生也不變,有沒有反問自己:我們作出過甚麼改變,甚麼努力,來維持這Status quo (現狀) ?

身在這地球村,我們是被動的,我們可以主動做的,就是從自己出發去改變。嘗試每天從好的方面手去改變自己,例如:改變自己的壞習慣,加強生活紀律。假設你認為自己的知識已足夠,你也要改變,變得好學一點,從而得到啟發及領悟。

要知道學海無涯,學無止境,如果我們原地踏步,不求變的話,就不會得到更多的智慧。透過好的改變,你便會愈變愈美麗,愈變愈成功,愈變愈富足!

黃毅力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供樓最大的成本

供樓VS租樓的爭論,相信講十天都講不完,其實,兩者沒有必然的選擇,不同的投資環境會有不同的選擇,只要適當運用工具,租樓者可比供樓者優勝。

而這次我想講述供樓的潛在成本(包括金錢上及非金錢上),而這些成本是坊間很少人會談及或考慮到的。

而以下所講的供樓,是假設買了一層樓之後,自己住在其中,並一直供樓二、三十年,直至供完為止(即炒樓、買樓放租等都不計算在內)。

所以我今次想討論的,是打算一生只供一層樓,沒想過突破的人,可能有人會說有樓在手已不錯。但其實無樓者若擁有突破思維,必然比起上述的供樓者為強,思維如是,將來生活狀況如是。

以下講講供樓者有甚麼成本。供樓的首個成本是一直打工,由供樓第一天開始,就背負著一筆負債,每月都要乖乖依時還款,即無法停止工作,無法辭職後休息一下再找工作。

這個休息可能是幾個月,但就十分重要,因為工作間的休息能給你空間去思考,令你更清楚自己的方向,並找到更好,更高層次更高人工的工作,若你永遠只停留同一環境,生活就只能維持現狀,永遠不能突破。

供樓另一成本就是,難以辭職創業,創業最好的時機是「輸得起」的時候,有負擔的人難以放棄穩定收入的打工生涯,面對較高風險的創業路,因為供樓的人往往「輸唔起」。

而供樓的最大成本,就是令你損失了致富的機會,這是涉及機會成本的問題。當你選擇事件A,你就會損失了事件B、事件C…。

如剛才所講,供樓令你難以創業,即是你只能停留在原有的生活質素,難有真正突破。另一方面,每月都要將一筆不少的資金用去供樓,令你每個月可作投資的機會全都損失,辛辛苦苦供完二、三十年樓,放棄了不少享樂及機會之後,你亦只有一層樓,與財務自由或致富仍有相當的距離。

但若果將首期、每月供款資金用作投資、去創業,你才有真正致富的可能。當然,你可能會說很多不供樓的人都無法致富,甚至更加貧窮,而創業或投資亦有風險,在這裡我想講一個重要概念:成功的人凡事都將焦點集中在完成事情的可能性,而失敗的人則習慣將注意力放在不能完成事情的地方。

凡事都要有學習過程,一生供樓的人會有一層樓,但就損失了學習的機會,若將資金用於創業或投資,你可能會不斷面對失敗及損失,但卻伴隨著進步與得著,不斷學習加上經驗的累積,你的賺錢能力會不斷提升,當然你要學正確的知識,而非大家都用但以為是正確的知識。

慢慢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財務知識及能力已累積到某一水平,而達至財務自由亦只是時間的問題。

龔成

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謝霆鋒的24句話

1、人在的時候 ,以為來日方長什麼都有機會, 其實人生是減法, 見一面,少一面。

2、別人怎麼看你, 和你毫無關系, 你要怎麼活 ,也和別人毫無關系。

3、面子到底多少錢一斤,我們為什麼要在乎別人的看法。

4、有一天你會明白,善良比聰明更難。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

5、不聞不問不一定是忘記了,但一定是疏遠了,彼此沉默太久就連主動都需要勇氣。

6、不要在心情糟爛差的時候, 用決絕的話傷害愛你的人。

7、有時候,沒有下一次,沒有機會重來,沒有暫停繼續。有時候,錯過了現在,就永遠永遠的沒機會了。

8、用心甘情願的態度,去過隨遇而安的生活。

9、所有的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

10、有時候,我們明明原諒了那個人,卻無法真正快樂起來,那是因為,你忘了原諒自己。

11、一個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著,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可以沒有愛情,沒有名牌,但不能沒有快樂。

12、其實,人都是很賤的,愛你寵你的人你不稀罕,對你冷若冰霜的卻是窮追不舍。最後搞的遍體鱗傷的還是自己。

13、不要的東西, 再好也是垃圾。

14、如果你沒瞎, 就別用耳朵去了解我。

15、真正的牛逼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你患難的時候還有多少人認識你。

16、那些不需要解釋的事情, 從你張嘴那一刻起 ,你已經輸了。

17、很多人闖進你的生活,只是為了給你上一課,然後轉身離開。

18、距離,產生的不是美,而是詮釋了不堪一擊的愛情。

19、人生煩惱就12個字:放不下、想不開、看不透、忘不了。

20、女人沒魅力才覺得男人花心,男人沒實力才覺得女人現實。

21、慢慢的,長大了,卻感覺變沉默了,懂得多了,卻不快樂了。

22、明明不是陌生人,卻裝的比陌生人還陌生。

23、跟自己說聲對不起,這些年一直沒學會愛自己。

24、在乎才會亂想,不在乎連想都不會想。

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

聚財

人到中年啦,究竟有乜嘢,可以作為較長線嘅投資呢?有人問起,買基金好唔好?我認為基金其實都有好嘢,但唔係有研究,多數唔識揀,普通人買基金都是「瀨嘢」多,原因是專買一些流行基金。

例如呢期興炒金磚四國,基金公司就整出一大堆金磚四國基金,賣晒廣告,散戶就買金磚四國基金;呢期話利息跌債券得,基金公司又搞債券基金,佢哋又一窩蜂去買債券基金。

不過,唔知大家有否留意,一個熱潮唔會維持好耐,一兩年就過晒。在座有位朋友係人事經理,話自己唔炒嘢,但係買埋一大堆流行基金,我問佢知唔知那些基金是搞乜東東,佢連個基金名都講唔出,只知道有啲係新興國家基金,有啲係債券基金,講基金公司名就更加講唔出啦。

唔少人都係咁,唔想炒股,就買基金,我覺得都幾弊,因為這類基金熱門,都係在那種產品熱門時搞基金,入貨價自然高,係買呢啲基金等如經常摸頂買貨,基金公司賣完一浸熱門貨,就閃人去搞下一個熱門概念。之前搞落的基金不同熱門,未必找最好的芬佬去管,但你仍然每年要俾管理費2至3%。

買貴嘢之餘,仲俾人抽水。所以話,唔識走去買基金做長遠投資,唔係一個好方法。

我覺得比較好嘅方法,就係揀個大方向,低價買入,不斷聚財。原本經濟ok樓價較低時,買樓投資,係最好嘅聚財方法,因為買樓有槓桿,放低三成買咗十足資產,只要入貨價唔計,供十零年成舊資產都係自己,仲可能會升值。

不過依家樓價貴,已經行唔通。同學反覆問我,樣樣嘢都好似唔得,究竟邊樣至得呢? 我叫大家先諗一個問題,估估中國經濟在未來十年八載,究竟得唔得?如果覺得係得嘅,就趁低價買些與中國經濟相關的資產。如果唔睇好中國經濟,覺得歐美掂啲,就買歐美資產。

關鍵係先抓住一個大方向,然後每當佢低價時就入貨,長期持有。大家要留意嘅係呢種方法講就易,做起來頗難,因為期間必然出現波動,一般人唔係咁易把持得住。

我不妨舉兩個我認為可以「聚財」的例子給大家參考。如果你認為中國經濟長遠係得嘅,可以考慮越秀房產信託基金(405),現價3.62元。佢喺廣州擁六個物業,但最主要資產係廣州IFC。越房市賬率只有0.619倍(即股價對資產淨值的比率),你買佢,等如用緊62折買廣州IFC呢舊資產,平咗38%,有一個唔錯的安全閥。

但記住!記住!記住!要有心理準備,雖然資產有折讓,股價仍然係有下跌的可能。大市唔好,佢股價仍然會跌。

不過,如果長揸5、7、10年,蝕錢的機會唔會好大,大家唔好忘記,每年還有接5至7厘息收。

另一隻招商局中國基金 (133), 現價10元,息率4.7厘。折扣就更誇張啦,市賬率0.395,四折都唔夠。佢嘅資產主要係金融股、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和中誠信託加埋佔佢54%資產,其餘有26%是文化傳媒,其他資產包括能源、製造、科技、醫藥及地產等(資料詳情見http://goo.gl/2u9HJm)。

惟一的缺點係資產比較側重金融業。市道熱的時候,基金炒得好貴,市道唔掂的時候,基金就出現好大的折扣。招商局中國基金市帳率仲低,得0.39倍,即係39折,平咗61%!有咁大個折讓頂住,都算有安全空間。

不過,又係嗰句,記住!記住!記住!大市唔好股價仍有機會下跌。但佢跌得愈深,就更加抵買。

買這些股票,等同用平價買了廣州頂級寫字樓,或者多間大銀行及媒體的股權。由於折讓有相當,除了較安全外,亦變相有一定嘅槓桿比率,例如招商中國基金,等如放低近四成錢,就可以買十足資產。

有錢又不妨可以買少少,可以做到聚財的效果。到樓價跌番到咁上下時,又可以沽咗佢地去買樓。

講到風險,好多人怕風險去存人仔,大家千奇唔好以為咁就完全無風險,因為中國經濟一旦崩潰,人仔一樣會大跌。

大家睇好人仔匯價,即係對中國經濟前景有信心,買越秀房產信託基金同招商局中國基金,豈不是一個更好嘅投資?

溫馨提示:大家記住唔好睇完呢篇文章,就去狂掃貨。股票可升可跌,長線投資買股票,唔可以心急,睇定啲,慢慢見低位才買,贏面會大啲。

另外買股票要留有餘地,不宜瞓身,呢啲都係郁得好慢的股份,不用心急進攻也。

陸羽仁

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無中生有的價值

從前有個村莊,不知從何時起,村民學懂了借錢消費,自始,欠債的金額很大,各人都要欠債度日,村裏變得沒有生機。

因你欠我,我欠他的情況已十分嚴重,引至沒有人有能力還錢,即他不還餞給我,我又何來有錢還給你?因此債務死結問題一直無法解決。

直至有一天,一個外地商人路過村莊,村長即把握機會上前截停,對他說村裏的資源豐富,說到非常吸引,但沒有資金開發,村長邀請他共同開發賺大錢。若他肯放低少許按金,就讓他實地考察,若沒有興趣參與投資,按金立刻全數退回。

商人認為看看無壞,反正沒有損失,於是便放低了$1萬按金跟村長去看,村長收到$1萬,立刻叫人幫他將$1萬還給建築商,因他所欠的就是之前起屋的費用。建築商收到$1萬,立即將錢還給水泥廠,水泥廠收到$1萬,立即將錢還給各工人,工人收到錢後立刻還給…,事情一延續,最後到農民收到錢後,立刻將錢還給村長。

村長收到錢後,正正是商人孝察完的時候,村內根本沒有甚麼豐富資源,商人看完後當然不會投資。此時,村長將$1萬按金還給了商人。 村長利用無中生有的說話,獲得了無中生有的資金,在經濟系統中走了一轉,商人拿著不多不少$1萬離開村莊,看似沒有發生過任何事,但卻不知成功解決了全村的債務問題。

而從無中生有中,包含著一樣比現金更有價值的東西,這就是現金流。

現金流比現金更為重要,因為不會流動的現金就是死錢,無法創造任何價值。

相反,就算本身沒有現金,但卻在無中生有中,產生出現金流,這樣就能產生價值,創造財富。

以上故事雖然以債務為主,但在創造財富、建立資產的理念中,亦是同一道理。

這亦解釋到,為何擁有現金不代表財富,若只以死錢形態出現,最終只會眨值到一文不值,有些人中六合彩,得到大筆現金後,因不懂運用而無法創造財富,甚至最終變得一文不值。

相反,有些人在沒有任何資金的情況下,都能創造財富,關鍵之一就是他們創造出現金流,只要創造出現金流,就如同開動了創富機器的引擎一樣。

龔成

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

一個贏錢的阿伯

原來好多人都唔知道只還最低還款額(Minpay),年息會去到35厘,還唔足Minpay,仲升到40厘咁恐怖。

之前有網友問我,上海同香港股市互聯互通,個市會唔會轉好呀?佢可唔可以碌卡借錢入定貨?又問我有冇股介紹?      

碌卡炒股無運行      

我話其他投資問題答你唔到,但碌卡炒股呢個問題就非常容易答。唔碌卡借錢,一年已經慳到35%至40%啦。

呢個世界,幾難至搵到一年必穩賺咁多的投資?即使係世界第二大富豪、股神巴菲特,佢投資的每年平均回報都係15%至20%,如果你搵到一項投資,可以年賺35%至40%,年年如是,過得二三十年,你就可以做世界首富啦。

攞你錢的發卡公司賺咁多錢,等如你畀人攞緊咁多錢,你就知幾大鑊啦。所以,欠緊卡數嘅人,還卡數就係穩賺不賠的投資啦。      

你可能會問,借卡數炒股,唔使借成年,借一兩個月炒完賺咗咪還番畀佢囉。我就話財不入急門,你愈心急要一炒即中,通常就死硬啦,想一兩個月,結果就借咗一兩年,利疊利,命都無。      
有網友早前都問過我,唔借錢,唔炒股,唔搏殺,邊有回報?點會發達?講起回報,我經常講要分開「投資的我」同「投機的我」,「投資的我」買大股無死錯人,每年低揸高沽就掂,甚至長揸都得。

好多人覺得好悶,覺得這種做法唔會成功,就唔會做。我不妨講個成功的真實個案,同大家分享。      

我有個朋友的90歲老爸剛剛過身。清點遺物時,發現竟然留低價值160萬的股票。仔女都非常驚訝,點解老爸會剩低咁多錢?

或有人話,160萬,都唔算好多。但呢位阿伯後生未退休時,只係啤膠工人,每月收入肯定唔會多。阿伯過身時90歲,65歲退休,已經退休25年,正當係啤膠行業開始式微的時候。老實講,一個啤膠工人,退了休25年,死後仲剩低160萬遺產。

你話喺香港唔可以累積財富,又係唔係太睇小自己呢?      

唔聲唔聲成小富      

我同朋友了解一下,點解佢老爸一個草根工人可以剩到咁多錢成為小富。朋友所知不詳,只知梗概。他老爸煙酒不好,平時唔會亂花錢,25年前攞到幾十萬退休金,大部份買了股票。佢老爸買嘅股票,都係大股,例如中電(002)、長實(001)、和黃(013)同中鋁(2600)之類。

買咗之後,唔經常進進出出,通常係見到回報比較高嘅時候才沽出。平時就靠老人金、股息同仔女少少飲茶錢,就搞掂日常生活。      

朋友舉了他老爸買中電嘅例子。早幾年約30幾元買入,坐咗幾年,食咗幾年息,2009年見到股價升到60幾蚊,就沽咗。眼光又的確幾準,中電之後跌番落去50幾元,上星期至上番60元,阿伯沽完中電都差唔多啦。

朋友話老爸平時都有睇吓報紙,會留意吓中電的生意情況,但唔覺得佢對中電有咩遠見卓識,只係覺得中電係電力公司夠穩陣,又派高息,所以就買吓;至於沽貨係見佢當時升得咁快咁急所以沽,亦唔係睇通佢有乜唔妥。      

低揸大股慢慢坐      

阿伯最後剩低的股票,比較多的是和黃,佢2009年時入貨(應是沽了中電套現咗),股價只係70幾蚊,上周已經升到106蚊。講開和黃,順帶一提陸羽仁在三年前和黃70幾蚊嘅時候,都講過幾次,和黃未來幾年盈利應有增長,買得過。當時我公司有位靚女睇完呢個專欄,就問我好唔好買,我話短期上落唔敢包,睇中長線就可以,靚女就買咗,到最近沽出部份,執咗唔少,話要多謝我。我話唔使多謝,賺錢都係因為佢夠耐性,可以坐足幾年,無買完回少少就走啫。      

講番阿伯,睇佢一生經歷,讀書唔多,收入微薄,後生時仲有少少好食懶飛,鍾意就開工,唔鍾意就唞吓,到老來才定性。退休25年,90歲過身,死咗之後遺產160萬元。如果大家有用過我喺《巴士的報》(www.bastillepost.com)搞的「巴士的退休資金計算機」,都會知道夠錢畀自己到90歲過身都唔易,阿伯仲剩番咁多畀仔女,可以稱得上係一個成功的投資者。      

唔明股票唔去買      

大家不妨睇睇阿伯的投資經驗,有甚麼地方值得我哋參考同記取。首先係佢唔會買三四五六線、古靈精怪嘅股票。阿伯成日話,讀得書少,有好多嘢唔明,怕俾人滾,就唔會買古靈精怪嘅股票,只會買大公司股票,因為知佢哋做緊乜,中電發電、長實起樓、和黃做超市碼頭,隨口講得出。我聽到之後滴晒汗,一個啤膠工人同股神巴菲特講買股嘅方法,其實差唔多?

巴菲特之所以唔買科網股,冇中招,原因就係佢唔識科網呢盤生意,所以就冇買。好多人想刀仔鋸大樹,買一博十,專買古靈精怪的股票,結果連刀仔都輸埋。      

第二點係專買藍籌大股,貪佢哋穩陣,唔會執笠。阿伯成日都問,呢間公司唔會執笠啩?可能係後生的時候見過銀行擠提,銀行執笠,話60年代恒生都試過擠提啦。所以對公司穩唔穩陣,特別小心,連銀行股都唔買。買股死坐最怕公司執,佢要避開可能執笠的大股。      

長揸連息都食埋      

第三點係肯長揸。呢個同佢買股想食息有關係。所以會揀比較高息的股票。和黃買咗之後,股價下跌,都冇所謂,可以坐吓,收吓息。見到升,都唔需要急着沽出。佢成日講,沽咗隻股票,都唔知買乜。長揸,就可以食到較大的累積升幅。      
自我控制最重要      

第四點同投資組合無關,但同人生觀有關,係量入為出。阿伯好早已經離開仔女,獨自生活,主要靠自己養活自己。雖然花費不多,但生活也算開心。財經報紙經常睇,但落注唔多,問佢睇咁多做乜,佢話可以知道世界發生乜事,可以知多啲,充實自己。

其實,當你對世界發生嘅事知得愈多,愈了解,就愈想有行動,忍唔住在股場進進出出,控制唔到自己。至於阿伯點樣能夠知得多,買賣得少,點解咁忍得手就唔知啦,可能係怕買得多會輸唔夠錢生活,亂炒股都係一種花費。      

佢生活能夠做到量入為出,睇住有幾多股息收入,仔女會畀幾多茶錢,生果金有幾多,就使幾多錢。事實上,生活過得開心,又唔一定要豪花。最難得的是阿伯知道自己未來的生活係點。而好多人都沒有這個概念,無諗過退休後,生活會係點過。      

《巴士的報》搞那個「巴士的退休資金計算機」,好多網友撳完之後大歎,點得呀,點可以累積到咁多錢夠退休呀,唔會成功嘅。我就舉一個無乜讀過書嘅啤膠工人成功故事畀大家睇睇,要做到財務自由,其實唔難。關鍵係知道自己要做啲乜,又肯去做,就雖不中,亦不遠矣。問題係好多人都唔肯去節制自己。      

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幾年前有一名英國籍退休法官,因騙取綜援被控。當年佢在香港做法官,仲係老外,一年可以賺幾多錢?但點解退休後要住公屋,仲要呃綜援?錢去晒邊?唯一的解釋就係亂咁使錢啦。      

所以話,做唔做得到財務自由,退唔退到休,與讀幾多書、每月賺幾多錢無關。

香港係資本主義社會,錢會搵錢,以資本累積資本容易,狂花錢損耗資本呀。

陸羽仁

買股好過買樓?

1964年7月31日,恒生銀行(00011)創製了恒生指數,用來反映一籃子的香港市值大、成交多的股票的價格變化,今年正是恒生指數50周年,因此,香港傳媒也做了報道,恒生指數開始定為100點,目前,大約是25000點,換言之,升值249倍。

股樓變幅難以比較

有些傳媒在報道時,拿恒指與樓價做比較,比較香港樓價在過去50年升值的幅度。可惜,50年前沒有中原城市領先指數,缺乏指數的比較,如何比較今日的樓價與50年前的樓價呢?唯一的方法就只能選擇一些50年舊樓,比較其目前的價格及50年前的價格。

50年前的舊樓實際上已殘舊不堪,目前這些50年前的舊樓,其實際的市場價中包含了重建的價值,等待地產商出高價買下重建或等待市區重建局來拆,以獲取賠償,無論如何,根據傳媒的報道,50年來,這些舊樓的升值幅度沒有249倍。換言之,投資股票的回報比投資房地產更好。

想一想,這也是有道理,恒指中不乏地產股,如果樓價的升幅會比股價更強,地產商建好屋就應該收起來而不是賣掉。地產商選擇賣樓套現再投資,說明地產商有把握更好地應用這些資金,擴大自己的商業王國,而不是像許多小市民那樣,長期持有房地產。

買樓投資兩大好處

既然股市跑贏樓市,買樓幹甚麼?為甚麼這麼多人爭着買樓?

理由是,這個社會裏能靠炒股票賺大錢的小股民極少,但是,買下一個房屋單位自住,30年後樓價上升的幅度一定令自己滿意。

買樓還有一個股市投資做不到的好處,那是巨大的桿槓作用,20多年前,我買樓可以借九成,今日也許不行了,但也能借七成,餘款可以用20年、25年分期付款,每月像交租金那樣付分期付款。

20年後,房子就是自己的,而且,隨着時間的過去,收入的增加,每月分期付款所付的錢佔自己收入的比例會下降,供樓也就愈來愈輕鬆,買樓收租的情況也如此。收了幾年租之後,租金上升而分期付款的金額不變,租金收入也就比供樓的開支高,開始有了現金流的收益。

同樣的,20年後,就是純收租收入而不必供樓了。

當然,買股票也可以借錢,但是股價一下跌,就得補倉,即依比例交足股價下跌的金額,無錢補倉,經紀行就會斬倉,即強制賣掉自己的股票。

曾淵滄

2014年8月11日 星期一

財務自由是人生計劃的一部份

轉載: 人生的計劃   (80后求生隊長)

有朋友同我傾吐自己的成長故事,複雜傷心的情節令佢自己慢慢變得悲觀,雖然外表佢仍然堅強,但其實佢對呢個世界已經無乜希望,認為人生亦無必要計劃太多,反正好多野都控制唔住,今朝有酒今朝醉,一轉眼就十年就過去。箇中情節我亦無太深的討論,亦明白好多野有時都唔係可以操控係自己手入面。

不過以上的觀點,隊長我又未能認同,特別係放棄自己浪費左好多時間係盡情享樂而沒有建築自己的人生計劃,呢下就更加令我感到可惜。

如果佢的故事,有好多野都係佢控制之外的,我問佢咁佢控制到的野,你又做過D乜先?你未必可以控制你身邊的人點諗,你未必可以控制人的健康,但你連可以控制的自己都無盡過一點努力,反而選擇逃避唔去面對現實,咁就一定無人幫到你。

當然,重覆的打擊可能會令你氣餒,不過一個人的人生點样去編寫,只有你自己先可以企得番起身,一時兩時三時的打擊,你可以靜靜地休養,但休養完哀傷完就應該重新出發,因為人生並唔係因此而完結,相反只要努力,先可以為未寫的人生譜出更精彩的彩虹,如果唔係,你又點可以為你同你關心的人改變過去,從傷痛中走出谷底呢?

人生咁多煩野,其中一样當然又走唔甩係錢銀。對於呢個朋友黎講,錢銀佢唔係太旨在,亦唔係太計較,隊長同佢講我話你呢個態度是正確,不過基礎上卻有問題。

有D人有錢人,有錢但仲好計較錢,係一件幾PK的事;而你就係瀟灑哥上身,無錢又唔計較,咁唔怪得你都無乜將來;而隊長認為要達到的,係你從錢已經釋放出個枷鎖,即你可以相對的財務自由,咁你就可以做你中意做的野,比更好的野你關心的屋企人,比更多的時間去陪伴你屋企的人。

其實對於佢係一個無計劃過人生的人,佢未必會明太多,特別係佢仲沉淪緊係自己所煩惱的泥沼入面,又點會有時間思考,計劃同實踐財務自由?不過,而家的佢其實已經走出左大部份的煩惱,只係自己唔放過自己的話,實際上無乜野可以做到。

但我同佢講以佢目前的年齡同狀態,其實個起步已經慢左人地十年,而如果你再浪費自己時間,你隨住年齡增長,只會越來越痛苦,越來越無希望。

財務自由,唔係一個乜都可解決的金丹,之不過可以劃左一條底線,令你有更多的時間同金錢去應付人生如意同不如意的事。

好多野唔係我地可以掌握到,有時叫你要quit左份工去處理你走唔甩的事,好多人往往都無法安排。

財務自由唔等於幫你解決左所有野,但只少你會諗少個$$$的問題,去全力應付;

不過真係仲有好多人都唔係好睇到財務自由的威力。

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買樓時機等大跌

上周五公佈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再創歷史新高,雖CCL破頂;

但現在絕不是買樓投資好時機,炒樓投機也因辣招存在,難有利可圖。

買樓投資是長遠計劃,得耐心等待樓價大跌,跌到負資產大量出現時才入市;

最佳時期是2003年,

錯過這機會,2008年也不錯,

對上一個周期,最佳入市期是1983至1984年,

錯過了,就得捕捉1989年,

再往前推是1967年。

想買樓投資的人,應耐心等待下一次樓價低殘,大量負資產出現的時候才入市。

曾淵滄

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月入萬多元 十年儲50萬

朋友C工作了10月薪仍然是萬多元收入不高而且增長緩慢反映了香港有不少的工種收入與通脹不同步增長.

或者可以說在今時今日想薪金的升幅與通脹掛鈎是不可能的事為什麼呢

因為從公司的角度它們不可能保證營業額和利潤與通脹同步增加當薪金上升了在經濟下滑時要減薪相當困難

我向一些朋友介紹這位C的事跡很多人也認為沒有可能其實經分析後又不是登天的級數

要利用10年即120個月儲蓄50萬元每月要儲4,166這是假設沒有回報的水平儲蓄比率約是1/3。

如果有投資回報如較保守的5%,每月只是儲約3,200只要不是太大花費成功是有望的


這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儲備水平另外是投資

多儲蓄生活可以簡單一點朋友10年內沒有出外旅遊是乘坐飛機那種不少人會覺得很枯燥這可能是但朋友有更高的心志他想各置業的目標邁進

50萬元當然不可以買私人樓但可買居屋或是公屋。 

而且有了50萬元管理有道的話很快便有100萬元方法是拿50萬元作穩健的投資回報5%, 10年後便有81萬元加上再每月儲蓄另一個10年後便有130萬元對一個月入只是萬多元的人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成就而那時朋友只是40歲而已

若朋友的薪酬升幅可以高一些他一定可以儲蓄多些本金無奈宏觀的經濟環境及一些個人的際遇很難控制這個案顯示只有財務紀律即使收入不高也可以儲蓄到可以令當事人達到財務目標的金額而當有了較具規模的本金後回報自然到來

若政府的ibond可以一人分得10年息約4%,10萬元投資每年收4,000那時便年年可以去一個短線旅行而本金卻沒有損失

相反那些沒有財務紀律的朋友用了1020年吃喝玩樂,40多歲以後問題陸續浮現下場將會很慘

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對沖生活費

有網友在筆者的網誌留言, 分享持有股票去對沖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經驗, 筆者認為極具研究和參考價值. 

記得多年前筆者曾經去澳洲工作, 當時午餐去泰式餐館食一碟炒金邊粉需要付12澳元, 以當年的匯率折算相當於六十多港元, 當時筆者覺得很貴, 因為當年在香港茶餐廳食個午餐, 一碟飯或炒粉麵加一杯飲品, 只需要三十多元. 

但今時今日筆者去茶餐廳食個午餐普遍需要五十多元, 如果和同事去酒樓飲茶更需要百多元. 可以見到近年通脹非常利害, 生活開支持續上升. 因此, 以股票去對沖相關生活開支的漲幅可能是一條出路.

現時筆者用在電訊方面的開支, 包括手提電話月費計劃, 家居電話和寬頻上網, 每年大約花費5,200元, 可以用來對沖電訊開支的股票可以考慮 #8電訊盈科或者由電訊盈科分拆出來的#6823香港電訊信託, 以及#215和記電訊. 

以電訊盈科為例子, 過去2年派息分別為每股20.2仙和19.06仙, 以現價4.69元計, 平均歷史股息率為4.2%, 如果買入27,000股電訊盈科, 不計交易費用共需126,630元, 預期今年派息每股21仙, 表示可以收取5,670元股息, 相信足夠支付一年的電訊開支, 而且估計電訊盈科的盈利和派息可以隨通脹上升, 足以抵償相關物價的升幅.

舉多個例子, 現時筆者每年在電費方面的支出大約為12,000元, 用來對沖電費開支的股票可以考慮#2中電或者#6電能實業.

過去2年中電派息每股平均為2.57元, 以現價64.2元計算, 平均歷史股息率為4%, 如果想靠中電的股息完全支付每年的電費, 可以買入5,000股中電股票, 不計交易費用共需321,000元, 預期中電今年派息每股2.6元, 表示可以收取13,000元股息, 足夠支付一年的電費開支.

以上做法的好處是, 只要從個人資金一次過撥出一筆金額, 然後買入相關資產, 就是相關行業的股票, 然後利用該資產提供的穩定收入以及抵禦通脹的能力,達至可持續支付相關生活支出甚至因著通脹的支出升幅, 如果某年相關股息收入超過相關支出, 可以儲起來建立儲備, 以補貼某些年度可能因為盈利波動而減少的派息. 

此外, 由於這些股票資產的主要目的不是求資本增值與回報, 盡量不要理會市況升跌, 只要平均派息足夠維持相關的開支, 基本上無需隨市況好壞做賣出買入的操作. 如此類推, 可以建立不同行業的股票資產, 以應付日常生活各方面的開支, 達至一勞永逸.

市場先生

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

人生究竟有幾天

一次和面書友的搭訕,展開了一次人生對話。

友:「今日睇電視劇聽到一句對白值得深思一下!人一生其實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是經驗,今天是行動,明天是期盼!」

我:「Sorry!實情是只有兩天,就是昨天今天而已!明天?生命無常,天有不測之風雲,誰能知道還有沒有機會見明天?

Seize the moment,活在當下!今天的事今天做,不能留待到明天!」

友:「雖然人的一生有長有短,可能一閉上眼睛已經是完結,但總不能因為無法預計就放棄明天,儘管我沒有明天但也希望身邊的人有着對未來的期望,人有期盼生命方能有動力繼續迎難而上!」

我:「今天做的,只是今天的事的話,明天前景肯定不可能有甚麼燦爛!今天做的事,是為明天及未來作好準備積累起的本錢,所以必須爭取時間把握機會做到最好最多。

古語有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就是這個意思,只可惜太多人不明白箇中道理,以為想咁多咁辛苦是搵自己笨,最終一事無成口口聲聲就賴時不我與懷才不遇。其實種甚麼因結甚麼果,一切是好是壞是甜是苦,都由自己每個決定選擇抉擇一手造成。

怨天怨地?只能怨的是自己!沒有昨天的努力準備打根基,加上今天的拚命實踐,對明天的所謂期盼,只能是空盼!」

記得當年少不更事,對「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嗤之以鼻,做人難道要日日為明天籌謀冇時停咁淒涼?經歷過「無遠慮」導致的失敗後知道,淒涼過淒涼,點只是近憂咁簡單?

奉勸各位讀者,除了要有遠慮,還要懂得居安思危,好景不會與日常在天梯不可只往上爬,沒有甚麼一生一世,「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張慧敏

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人生財富圖


看到一本書這幅圖, 人生要把握黃金30年,

即20嵗至50嵗, 做好理財及投資, 建立被動收入系统;

隨著年齡增長,消費也會減少,所以不用太担心,

反而要注意健康, 長者最大開支是醫療,

單靠強積金投資回報會跑輸給通脹及管理費,

強積金的成立是政府將退休責任拋給自己承擔,

沒有新加坡政府遠見及國家責任。

供樓式買盈富

近日股市轉旺,連帶唔睇開股票的朋友也whatsapp問冧巴,畀冧巴本身不是問題,但問題在於人性難測。每個人攞完冧巴,都有自身操盤特性。有人鍾意短炒,藍籌又好、三四線又好,賺十幾格搵夠飯餸錢就走。又有些人買完股票就置之不理,股價升唔想走,股價跌更加賴死唔走,最終醒你變害你。

除非知道某人能夠緊貼市況或對風險控制有一定把握,否則人家問股,股榮例牌只會建議盈富基金(2800)。可能你會覺得太敷衍太行貨,但好的投資,本身就是件悶事,自認對股市敏銳殺出殺入的散戶,反而不如有紀律、以不變應萬變的「懶人」容易賺錢。

早幾日收到一位陳姓讀者來函,指四年前供斷樓後,將過去供樓金額轉為月供盈富基金,所有的資產除了自住樓外,就是盈富,惟家人警告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令他心存疑惑,希望推介其他穩陣投資分散風險。

與陳生進一步聊天,他自2010年初開始,每月月頭買一手盈富(500股),金額約萬元左右,逾四年間已買了2.75萬股,成本約60萬元,現時價值70萬元,連同期間股息累收近4萬元,回報約22%。家人近年紛紛勸言,月供盈富倒不如再買一層樓,回報分分鐘大過盈富,或者買其他股票更實際。

被家人形容投資老土的陳生,其實我感覺到非常型。四年多以來,能持之以恒自律地每月買一手,紀律性相當強,回報遜磚頭是事實,但這份堅持如延續下去,我相信定必能笑到最後。

股榮作了些統計,由1999年11月盈富上市以來,每個月月頭以當時股價(未計除淨除息)買一手,至今合共供了178個月,總成本為159萬元,現時股票價值227萬元,股息累積收到逾37萬元,累積回報為66%。每年派兩次息的盈富,過去數年股息回報逾3%,以上述例子,去年單收股息已超過6萬元,時間越耐,收取的股息按年遞增。

四年前買樓,目前可能已經升一倍,但「有早知,冇乞兒」,四年來月供盈富有逾兩成回報,真的很差嗎?散戶總存有心魔,將自己手持股票與他人的股票作比較,升得少升得慢就隨意換馬,結果當一放手,原先股票就立即爆升。身邊不少人,經常自嘲時運低,股票一放手,就升到嘭嘭聲,以為時不我與。太過計算,太着意回報,結果忙了一輩子,炒出炒入冇料到。

陳生需要分散投資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只有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的人,才需要分散投資。

散戶買股買得越多隻,並非分散投資,而是信心不足。有信心的話,一隻起、兩隻止,正如股神畢菲特所言,「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的說法是錯誤的,我們應像馬克吐溫所說的: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然而看好他們。」

恒指過去50年年複合回報11.7%,50年前以1,000元投資恒指,再計及1990年及以後的股息率,50年回報接近60萬元。有如此良好的數據往績,買盈富仲唔型嗎!

P.S.早前收到積金局寄來強積金核心基金公眾諮詢,如果真的要揀最好的「懶人基金」,低收費穩定回報的盈富一定是首選。核心基金想成功,唯一方法是由政府統籌並自行管理,以盈富基金作為市場上的指標。

屆時各受託人會以盈富作為參考指標,要吸引客戶,最起碼要跑贏指標,不能再「圍威喂」hea住做,卻每年穩袋百億元佣金。

如果不想受託人編製「主流意見」,自製核心基金繼續搵大家笨,希望各位月月進貢的打工仔,能到積金局網頁發表意見,點解平靚正的盈富冇得揀。

https://www.mpfa.org.hk/tch/main/quiz_survey/cp_intro.jsp

來源: 股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