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9日 星期五

瘦身慳皮求存 銀行復興路遙

渣打銀行公布結束全球證券業務及裁員計劃,行動並未令市場感到意外,跨國銀行在面對發展空間狹窄的當兒,只有靠削減成本去維持盈利,相信這種困局在未來一段時間將難以改觀,甚至歐洲和日本央行加碼放水或進一步將風險轉移至銀行業,最後導致銀行業嚴重萎縮。

渣打過往藉新興市場成為投資界的寵兒,但時移世易,新興市場除風光不再之外,更因熱錢流走而首當其衝,渣打盈利和股價亦大插水。無獨有偶,滙控股價也創兩年低位,歐洲經濟沉痾不振,全球僅得美國一枝獨秀,但美監管機構卻對銀行窮追猛打,使跨國銀行四面受敵。

雷曼兄弟倒閉引發金融海嘯之後,亦惹來四方聲討銀行業的貪婪、結果由納稅人買單而觸發不滿,華爾街銀行聲譽一落千丈。監管愈嚴苛,亦愈易博得掌聲,調查涉及銀行同業拆息、外匯交易、洗黑錢、內幕交易、大宗商品和貴金屬市場林林總總,銀行業屢遭巨額罰款處分,不少銀行索性退出無利可圖的外匯及金屬交易,而簡單的理財產品也可能需經過繁複的確認手續。

除罰款撥備如一個填不滿的黑洞之外,銀行本身壞帳亦大幅增加,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拖累銀行貸款損手,渣打便將去年第三季貸款減值增加歸咎於此。

全球金融市場最暢旺的就是股市,渣打退出證券市場看來並不合理,但亦可以反思競爭環境是如何惡劣,所有金融機構都在爭奪同一批企業客戶,優勝劣汰是資本市場殘酷的定律。開源不成惟有節流,猶幸在移動互聯網年代,縮減人手和分行可順水推舟,但收縮過後的下一步棋子可能仍是無了期的繼續收縮,等待不知何日重臨的復甦日子。

銀行業是百業之母,但只能怪過往太放縱,結果現在要本息歸還;金融霸權的日子已一去不返,現反而成為一個大包袱,銀行業一方面需削減尋找新客源的人手,一方面卻要增人手加強內部監控,故更需管好成本開支。監管適當是好事,但緊箍咒亦不能過度,扼殺了銀行業以至整體經濟的活力。

各國央行狂印鈔,但只有證券市場受惠,流入實體經濟的極有限,而超低息環境誘使企業濫發債,回報與風險不成正比,可能演變成惡性循環,銀行為降低風險而審慎放貸,但經濟疲弱又進一步拖累銀行盈利,結果陷入一個死胡同。

4 則留言:

  1. 如派息不變, 又適逢回調, 買入收下息都唔錯, 如渣打穿紅底, 例如80, 或HKB 掂到63 或以下.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預計渣打會減少派息, 假設跌穿100 我亦㑹用月供股票成均成本減低風險。

      刪除
  2. 投資都要睇下年報呀....
    今年net profit 跌20%, 如果要派息不變, DPR就提高至60%, 銀行業唔會發生
    派息會跟住跌20%
    況且睇下渣打的實況, 比CITI打到七彩

    回覆刪除
    回覆
    1. CITI 係美國銀行, 渣打同美國佬作對, 有排捱, 滙豐銀行都係經常面對訟訴及罰款同一問题。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