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認識複息效應雙刃刀

低息環境下,少打工仔早已忘記儲蓄的複息滾存效應,其實認識這個概念不單可以鞏固你長線投資信心,亦會提醒你累積卡數或個人貸款需要承擔的利息支出風險。

複息效應不能單睇息率

一如股神畢非特的自傳《雪球》,複息效應標榜本金加利息以滾雪球方式持續累積財富。
大家在中學時可能學過複息效應的計算方程式,就是:

本金x(1+年利率/年度複息次數)^(年期)
平日少計數的打工仔看到此方程式可能不明所以,其實把條數計出來就會清楚明白。
例如以5萬元為本金,年利率5%,儲蓄年期為10年。以複息方程式計算,10年後連本帶利便可以儲蓄81444.73元,較以單息計算的儲蓄額多6444.73元。
用十年換取區區3萬元多回報似乎未夠吸引,不如再看看香江第一健筆林行止提出的複利回報例子,他假設一名中學畢業生投身社會工作後,由19歲至25歲每年存入2萬元,再把這筆錢以年息10厘自動滾存,到他65歲退休時,這筆錢已滾存至930萬元。
當然今時今日不少人會反駁何來有年息達10厘的儲蓄產品,高息貨幣如紐西蘭幣或澳元,一年定存息率亦不足三厘,更要承受匯價波動風險。反觀股票投資,以近月焦點股份港交所為例,雖然收益率只有2.2厘,但股價增值回報驚人,數年前投資此股份並選擇以股代息,連本帶利回報無疑可以遠勝外幣定存。因此身處低息時代,我們既要看投資的利息回報,亦要留意這筆投資的實際增值回報。
先對付負債複息
複息效應在低息環境下,似乎未必有過往的財富滾存威力,但重溫複息效應,既可以了解及早儲蓄的重要性,亦提醒我們複息效應可以持續增加自己的負債壓力。
近年儲蓄利息低得可憐,但卡數罰息仍維持30厘水平,而且銀行是以複息計算卡數罰息,息率更可以隨時調整。以拖欠卡數10萬元為例,財務機構每月向你收取30厘罰息並以複息計算,即使你每月償還4000元,仍要三年多才可以還清這筆卡數,期間更要支付約6萬元罰息,卡數連同罰息足以抵銷你期間辛苦儲蓄的資本。
要避免成為複息雙刃刀的受害者,打工仔應該先對付自己的負債,數萬元卡數可以簡單以鬥志慳錢K.O.,但卡數超過十萬,便要考慮採用低息長債換高息短債的方案。
例如以固定息率及單息計算的個人貸款融資,先清掉自己的卡數,再分期償還個人貸款,即可以減省大半利息開支。但這方案講求還款紀律,切忌清掉舊債後又再次累積卡數,否則便會令自己永遠淪為債務奴隸,甚至走上破產之路。
置業上車亦要留意複息風險,特別是近年樓價高企,不少上車客會透過二按籌集資金上車,但二按優惠期結束後,二按息率往往會遠高於一按,屆時再遇到加息周期啟動及樓價下跌,上車客便要「焗供」,並要負擔較單借一按多出數十萬甚至逾百萬的利息開支。
複息效應既可以令我們的儲蓄隨時間增值,但亦會令我們的負債像滾雪球般不斷膨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