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到,及時止蝕有助避開熊市中後段的大跌。很多大師級的投機者或投資者皆十分注重止蝕,回想筆者當年初初涉獵股票,亦只會想着買入這隻股票,我可以賺多少,但當時有一位前輩則跟我說,你要先問自己,買入這隻股票,你最多可承受多少損失?當時仍未明白這個道理的我,當然在市場上上了寶貴的一課,後來定下止蝕和留意注碼便成為筆者的口頭禪。
人其實並不喜歡止蝕,在行為金融學上有一理論名為處置效應,指出投資者處置股票時,傾向賣出有盈利的股票,而繼續持有虧損的股票。而《快思慢想》的作者康納曼亦用數據證明,大多數人在面臨獲利的時候是風險規避的,相反在面臨損失的時候是風險喜好的,故此大多數人都不願止蝕,反而速速賣掉有盈利的股票,結果便是往往「贏粒糖,輸間廠」。根據中國基金經理趙學軍的研究,處置效應在中國情況更甚,筆者認為可能與中國人更愛面子有關吧!
強如筆者偶像傑西.李佛摩都十分強調止蝕和「溝上不溝落」。無論如何厲害的投資者亦不能完全控制市場,就如拖累霸菱倒閉的利森(Nick Leeson),作出大量日本日經指數的期指及期權交易,賭日股不會大幅波動,當神戶大地震發生令日經指數暴跌千點後,他非但不作止蝕更不斷加碼,結果大如霸菱銀行亦於一夜間倒閉。另外瑞銀的阿多博里(Kweku Adoboli),面對一筆40萬美元的交易損失,不但不面對錯誤,更訛稱已經做了止蝕,結果瑞銀要為他賠上了20億美元。他們都曾經自以為可完全了解及控制市場,結果做成無可挽回的損失。所以我們並非要控制市場,而是要透過不同方法去控制風險,而止蝕便是其中一個方法。
止蝕的原則是要守住資本,一隻股票如果令資金虧損了10%,要追回虧損,是需要有11.1%回報,如果令資金虧損了五成,要令資金返回原本規模,更需要有一倍回報,要找到十多二十個巴仙回報仍有可能,要找到一倍回報,其難度與所需時間相信大家心中有數,一次失誤將令你需要很長時間才有翻身機會,這將大大減慢資本增值的速度。
就如同《男兒當入樽》內的安西教練說:「一個籃板球有4分的價值,因為可以少失2分,同時得到2分的進攻機會。」止蝕其實亦一樣,可以給予投資金雙倍價值。如果做好止蝕,不但可以避開繼續下跌時的虧損,同時保持資金靈活性,避免「短炒變長揸」,影響本身資金流,令資金失去機會成本,錯失了其他機會。
灝昇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炒股不買樓 來去一場空
香港作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因此,買賣股票及金融產品早已成為港人的重要投資活動,其受歡迎程度,比物業投資更深入民心,基於投資金融產品的資金快來快去,加上倘遇到大牛市,要賺錢比投資買物業來得更快捷更有效。
基於投資股票金融產品太方便太容易,所以市場上有不少全職或半職的炒股達人,部份更認為炒股才是王道,最近有一位業界中人表示,基於炒股賺錢易,所以他建議市民無必要買樓,原因現時有不少公司債,息率已逾10厘,既然如此,投資者可買入該等公司債,收取的高息,以幫補租樓的日常開支。
要知道,投資公司債,息率雖高,但息越高公司債違約的機會亦越高。2008年金融海嘯前,不少投資者大手購入該等資產,結果當中不少違約變成廢紙。
不買高息債,買賣股票又如何?最近股民及專家熱衷滬港通,結果因反應差到難以置信,事前大手入了市者,隨時又中伏。有位炒股炒樓的業界老手曾向筆者表示,炒股30年,所賺的不多,但反觀買樓的投資回報,高得出奇,筆者反觀本身的情況,亦有類似之處,股票買賣越多,所賺越少,反觀死揸物業不放,就賺到出乎意料之外,因此,筆者深信買股細炒只能怡情,若要賺大錢,就不能沒有投資物業了。
何熊煇
基於投資股票金融產品太方便太容易,所以市場上有不少全職或半職的炒股達人,部份更認為炒股才是王道,最近有一位業界中人表示,基於炒股賺錢易,所以他建議市民無必要買樓,原因現時有不少公司債,息率已逾10厘,既然如此,投資者可買入該等公司債,收取的高息,以幫補租樓的日常開支。
要知道,投資公司債,息率雖高,但息越高公司債違約的機會亦越高。2008年金融海嘯前,不少投資者大手購入該等資產,結果當中不少違約變成廢紙。
不買高息債,買賣股票又如何?最近股民及專家熱衷滬港通,結果因反應差到難以置信,事前大手入了市者,隨時又中伏。有位炒股炒樓的業界老手曾向筆者表示,炒股30年,所賺的不多,但反觀買樓的投資回報,高得出奇,筆者反觀本身的情況,亦有類似之處,股票買賣越多,所賺越少,反觀死揸物業不放,就賺到出乎意料之外,因此,筆者深信買股細炒只能怡情,若要賺大錢,就不能沒有投資物業了。
何熊煇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打算月供渣打
今天見到渣打銀行 (2888) 跌至新低 112.9
打算下個月啓動月供股票計劃,
繼續累積被動收入,保守大約有 5 厘息,
向財務自由之路前進。
*****
低處未算低,111.6 as at 19 Nov 2014
52周最低 110.4
打算下個月啓動月供股票計劃,
繼續累積被動收入,保守大約有 5 厘息,
向財務自由之路前進。
*****
低處未算低,111.6 as at 19 Nov 2014
52周最低 110.4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投資盈富好過買樓
誕生15年 累積回報1.7倍
|
盈富基金(2800)誕生15年在即,至今連股息累計回報有1.7倍,每年複合回報近7厘,雖然跑輸兩電一煤的公用股,但表現遠勝滙控(005)、和黃(013)、中美股市甚至樓市。專家表示,過去15年本港資產市場經歷多次大動盪,加上息口長期低企,盈富仍是長線投資的合理選擇,惟從內地潛力及新興高增長企業頻生的角度,散戶亦可放眼A股ETF及以「膽拖腳」形式投資。
盈富於1999年11月12日以13.8元上市價掛牌,股價表現一直緊跟恒指,截至上月底止,15年股價累升約72%,連同股息的總回報則高達173.5%,每年複合回報近7厘,與恒指有0.1個百分點的誤差,資產規模由333億元倍增至600億元,表現則跑贏樓市,但跑輸商品(見另文)。
大幅跑贏通脹及存款息
相比之下,盈富表現較滙控及和黃分別年複合回報3.7厘及4.9厘高,回報亦比投資部份本地地產股理想;不過,過去多年公用股受惠資金追捧高息資產,兩電一煤賺息之餘也賺價,煤氣(003)連股息回報高達5.6倍,大幅拋離盈富(見表)。
浸大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盈富複合年回報7厘,已大幅跑贏通脹及銀行存款利率,加上恒指目前市盈率(PE)約11倍,仍較30年平均數低,對長線投資者而言是「可以接受」,雖然公用股在環球低息氣氛下跑出,但相關企業盈利受管制,棄盈富取公用股做法有風險,亦達不到分散投資的作用。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亦指盈富表現算合理,不宜轉向單一股份投資,「15年前揀中兩電就話啫,如果揀中電盈(008)咁點算」?
家籲買A50中國
不過,對於長線又求增長的投資者而言,專家亦建議可稍作變通。譚紹興指,在滬港通開車後,A股勢納入MSCI指數,按台灣韓國經驗,指數將大有機會爆升,因而較看好A50中國(2823)在未來10年表現,並估計「如果盈富可以維持每年7厘回報,A股就應該有12厘」。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建議投資「第二啲」,因恒指汰弱留強的優化功能不足,太多資產型股份如地產股審慎「唔出事」,沒機會被淘汰,窒礙爆發力強股份可加入,如當年思捷(330)惡化多年後才踢出藍籌,認為盈富僅適合回報要求不高的投資者,建議自組組合,以友邦(1299)、港交所(388)、中移(941)及騰訊(700)做膽,其他腳自行拖。
長期投資首重股息
15年前盈富基金(2800)上市,當年我很積極地向股友們推薦,並以1964年恒指創辦時的100點與盈富基金上市時的水平比較,得出的結論是,過去恒指每年複合回報率逾10厘,另加約3厘的股息,的確是很不錯的長期投資工具。
昨日為慶祝盈富基金上市15周年,《蘋果》做了一個專題報道,發現盈富基金在過去15年的複合回報率只有7厘,低於我於15年前的期望,不過,特別過去六年,銀行利率接近零水平,長期持有盈富基金該是不錯的長期投資工具,更特別適合長期定額投資,即不論股價升跌,每個月一領工資,就投入固定的工資比率買盈富基金,由年輕時買到退休,回報必定能令你滿意。
不過,我們取兩個固定點來計算長期回報率,實際上也不太可靠,也不太合理。
舉個例,若我們以2007年10月的高位來計算盈富基金的長期回報率,那麼複合回報率肯定遠高於7厘,相反,如我們以2008年10月的低位來計算,則長期複合回報率變成負數,因2008年10月,盈富基金的價格比1999年上市時更低。
因此,上述的計算,實際上並不科學,對真正的長期投資者而言,唯一實在的回報是收股息,股息才是真正放入口袋裏的錢,一個人如果每年收股息的收入,相等於或超過他的工作收入,這個人就達到了真正可以不必為五斗米折腰的境界,因為他已經有了五斗米,是財務自由的人。
曾淵滄
昨日為慶祝盈富基金上市15周年,《蘋果》做了一個專題報道,發現盈富基金在過去15年的複合回報率只有7厘,低於我於15年前的期望,不過,特別過去六年,銀行利率接近零水平,長期持有盈富基金該是不錯的長期投資工具,更特別適合長期定額投資,即不論股價升跌,每個月一領工資,就投入固定的工資比率買盈富基金,由年輕時買到退休,回報必定能令你滿意。
不過,我們取兩個固定點來計算長期回報率,實際上也不太可靠,也不太合理。
舉個例,若我們以2007年10月的高位來計算盈富基金的長期回報率,那麼複合回報率肯定遠高於7厘,相反,如我們以2008年10月的低位來計算,則長期複合回報率變成負數,因2008年10月,盈富基金的價格比1999年上市時更低。
因此,上述的計算,實際上並不科學,對真正的長期投資者而言,唯一實在的回報是收股息,股息才是真正放入口袋裏的錢,一個人如果每年收股息的收入,相等於或超過他的工作收入,這個人就達到了真正可以不必為五斗米折腰的境界,因為他已經有了五斗米,是財務自由的人。
曾淵滄
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長線投資物業更勝買股票
外圍政經環境持續不穩定,加上樓市辣招的負面影響揮之不去,對個別賬面賺價不少的業主而言,賣樓套現確實是一個很大誘因。不少賣樓套現的業主,會將資金投入股市,以免資金的購買力被通脹所蠶食,不過,不少人多年的經驗,買樓更勝買股投資。
筆者認識一位業主,在今年初將一個自住的單位售出,套現800萬元,扣除按揭餘數後,手頭上可備用資金多達600萬元。該位業主隨即將資金分段入市買股,間中亦有炒賣股票衍生工具。基於該位業主深諳金融知識,加上運用衍生工具手法靈活,年初至今獲利30萬元,平均每月淨賺約3萬元,以這樣的成績評審,算是股場高手。
不過,反觀他沽出的物業,年初至今升了約百分之八,增值逾60萬元,按此計算,揸樓的賬面回報,高於其股票投資1倍以上。
此外,該位業主因賣樓後,以月租16,000元,租入一單位自住,因此扣除約15萬元的租金開支,實質回報僅約15萬元,這樣調整後,繼續揸樓回報較買股高三倍。
有位資深物業投資者對筆者說,他18歲開始炒股,炒炒賣賣前後30年,但回報基本上是零,但他買入的多項物業,至今賺幅由五成至15倍都有,因此他笑說,買股只是為怡情,不要太認真,最終賺大錢的,仍要靠物業。
何熊煇
筆者認識一位業主,在今年初將一個自住的單位售出,套現800萬元,扣除按揭餘數後,手頭上可備用資金多達600萬元。該位業主隨即將資金分段入市買股,間中亦有炒賣股票衍生工具。基於該位業主深諳金融知識,加上運用衍生工具手法靈活,年初至今獲利30萬元,平均每月淨賺約3萬元,以這樣的成績評審,算是股場高手。
不過,反觀他沽出的物業,年初至今升了約百分之八,增值逾60萬元,按此計算,揸樓的賬面回報,高於其股票投資1倍以上。
此外,該位業主因賣樓後,以月租16,000元,租入一單位自住,因此扣除約15萬元的租金開支,實質回報僅約15萬元,這樣調整後,繼續揸樓回報較買股高三倍。
有位資深物業投資者對筆者說,他18歲開始炒股,炒炒賣賣前後30年,但回報基本上是零,但他買入的多項物業,至今賺幅由五成至15倍都有,因此他笑說,買股只是為怡情,不要太認真,最終賺大錢的,仍要靠物業。
何熊煇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