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中產的定義


中產 = 有樓 + 百萬資產 + 月入5

港人中產定義改變,由以往主要按職業晉身,變為只看「錢、錢、錢」,包括至少擁100萬元資產、逾400萬元自置物業,及月入5萬元以上;而1829歲青年最想做中產。

有學者認為中產定義較前物質化,歸咎樓價升令港人難安居,晉身中產也未能改善生活,令階級身份認同向下流,研究結果值得警惕。

究竟何謂中產?智經研究中心今年7月委託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以電話訪問1,00518歲以上市民對中產觀感,結果顯示受訪者認為晉身中產,首要有一定的資產,其次需有自置物業及高收入。

兩成受訪者指扣除物業後需擁100萬至200萬元資產方算中產;而28.5%認為物業價值400萬至600萬元,20.8%
覺得總月入需5萬至6萬元。

按此計算,晉身中產門檻,需至少有500萬元資產及5萬元收入,惟以往一般認為中產應從事管理或專業的工作,卻淪為次於有文化修養及關心社會時事的中產要求。另外,逾半數受訪者更認為,中產需有良好家庭背景及社會人脈,即父母高學歷、富裕,亦兼備可助升學或就業的人脈。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社會及政治發展研究中心聯席主任鄭宏泰指,主流認為中產需高薪高資產,同時亦涵蓋文化修養,較以往要求更高、更闊。他認為年輕人雖想晉身中產,但問題是由準中產至中產過程中,會有多大機會及進步空間。鄭指:「(大部分人認為)可透過教育水平提升經濟資本,但現實發現無空間時,就會不開心,令社會變得不穩定。」

以能否置業作指標問題大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認為,以置業作界定中產的指標極大問題。他指自認中產者人數由回歸時5成下降至3成,關鍵問題在於樓價貴。

他解釋本身大學畢業者有望晉身中產,卻仍難有安居之所,未能分享經濟成果,又不能對重要政策作決定,自然令階級身份認同向下流。鍾稱市民以物質條件量度中產重要因素,反映價值觀念走向極端,認為是由社會、政治的客觀環境壓力造成,形容實屬不幸,更指是港人心態上的沉淪。

來源: 經濟日報

*****

看了這篇報章後, 還是不明白什麼中產定義.

瘋子個人只有一個目標, 每月有 5000 或以上就財務自由了,

不是因為自己吃不到葡萄說是酸的, 管他什麼中產, 低產, 高產...

天下本無事, 庸人自擾之.

8 則留言:

  1. 回覆
    1. 人類真的很奇怪,自找麻煩,自討苦吃,自作自受。

      刪除
  2. 你好,瘋兄,能否將你分享的文章發一份比我參考! sinchunto66@gamil.com

    回覆刪除
  3. 每月5千已能滿足財務自由??

    回覆刪除
  4. 我認為有樓先叫中產,那管它是200萬樓還是2000萬樓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