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股民常犯的三個錯誤

華爾街日報昨日有一篇關於投資基本法文章,話投資者不斷犯三個錯誤,幾有趣,值得分享。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Morgan House話由於市場是不可測的,再加上人是情緒化的,兩個因素加起來,結果便做成投資者錯誤行為及悔恨。

股民通常高買低沽,這可以每年造成1至4%的損失(對不頻密交易的投資者),令回報低落。以10年計,投資10萬,年回報7%,可以變成38萬,只有4%年回報,就只得22萬,差別極大。

當中又有三個錯誤是投資者不斷地犯的。

第一係太多投資者太過自信,錯誤評估自己的情緒,而情緒令他們經常做錯事。

例如好多人相信自己係可以如股神講那樣,「在人們恐懼時貪婪」,但現實上並非如此,因為驚慌係一種非當強勁的情緒,在做決定時,往往比邏輯更有支配性,如果你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騰晒雞」,拋售手上的股票,你的風險胃納指數其實唔高,根本做唔到「在人們恐懼時貪婪」,這種恐懼情緒的遺害是你通常會在低位嚇到沽貨,只會在看似好安全的環境中入市,低沽高買。所以,首先不要對自己太有自信,以為一定會做得對,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第二個錯誤係未能夠明白股市波動係正常不過的事。

拿破倫對軍事天才的定義是一個人能夠在周圍的人都瘋狂的時候,做平常(average)的事情。這個定義也適用於投資,事實上,你無需是一個天才,也能夠在過去十年間的股市做到不錯的表現。

你只需在2008年,周圍的人都非常瘋狂地恐懼的時候保持鎮定就可以。要做到這樣,你只要在股市向下的時候謹記著股市下跌是正常不過的事情,沒什大不了的。由於好多投資者唔明白大市變動係好正常的,將會認為跌市好不尋常,他們便會十分關注,十分緊張,繼而採取行動,例如沽貨走人。據耶魯大學經濟學家Robert Shiller的數據顯示,由1900年至2013年,扣除通脹及股息影響,美股平均每年增長6.5%。大市正在某段時間亂套是正常的,事實上年度最大的上下波幅,其實只有23%。

投資者經常尋求市場下跌的解釋,其實最老實嘅答案係:股市有時就係咁。就好似天氣一樣,有時熱,有時冷。投資者太過關注股市的升跌,只會做成過度的分析、緊張,以至做出錯的動作。

第三點係試圖預測股市的走向。股市的不可預測性未能阻止投資者要預測股市的欲望。

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去年話,我們未能做出準確的預測,但我們仍然假裝能預測,但我們真的不能夠。投資銀行Dresdner Kleinwort出了一份關於市場上的分析員在預測股價、利率以及GDP增長準確性的報告,他的們的準確性都好糟糕。不過,當中卻發現一個普遍現象,就係預測及實際結果有一個滯後關係。分析員會等待至股價上升之後,然後預測股價會上升。利率下跌後,預測利率會下跌。其實他們只是告訴我們已經發生了的事情,對未來將會發生的事情,講得好少。

作者指出沒有預測的世界並不恐怖,只需有足夠容許錯誤的空間便可。偉大的投資專家Benjamin Graham曾經提過關於要有一個安全空間(應急的資本、彈性的工作以及避開貴價的股票)的目的,就是「無需對未來作出準確的預測」。我們操控不了市場下一步會怎樣,但我們可以完全控制自己對市場表現的反應。

陸羽仁

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四則故事

有一天,狗問狼;妳有房子車子嗎?狼說沒有。狗又問;妳有一日三餐和水果嗎?狼說沒有。那妳有人哄妳玩帶妳逛街嗎?狼說沒有。狗鄙視的說;妳真無能,怎麽甚麽都沒有!狼笑了;我有不吃屎的個性,我有我追逐的目標;我有妳沒有的自由;我是孤寂的狼,而妳只是一隻自以為幸福的狗!

哈佛一調查報告說,人生平均只有7次決定人生走向的機會,兩次機會間相隔約7年,大概25歲後開始出現,75歲以後就不會有甚麽機會了。這50年裏的7次機會,第一次不易抓到,因為太年輕;最後一次也不用抓,因為太老。這樣只剩5次,這裏面又有兩次會不小心錯過,所以實際上只有3次機會了。

老人對他的孩子說:「攥緊你的拳頭,告訴我甚麽感覺?」孩子攥緊拳頭:「有些累!」老人:「試着再用些力!」孩子:「更累了!有些憋氣!」老人:「那你就放開它!」孩子長出壹氣:「輕鬆多了!」老人:「當你感到累的時候,你攥得越緊就越累,放了它,就能釋然許多!」多簡單的道理,放手才輕鬆!

弟子問老師:「您能談談人類的奇怪之處嗎?」老師答:「他們急於成長,然後又哀嘆失去的童年;他們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想用金錢恢復健康。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在的幸福。因此,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他們活着彷彿從來不會死亡;臨死前,又彷彿從未活過。」人生的一切不是算來,是善來的;不是求來,而是修來的!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成功的秘訣在堅持

Napoleon Hill出生於美國的一個貧窮家庭,他一邊上大學,一邊為一家雜誌社工作。20歲時,他採訪著名的鋼鐵大王Andrew Carnegie,採訪了三天,結束時,Carnegie說,如果委託年輕的Hill一項他自己想完成、卻已力不從心的任務──訪問、研究眾多成功人士,總結他們的成功經驗和規律,給他人及後人以精神指導,Hill願不願接受。這會耗盡Hill一生的精力,而鋼鐵大王表明不會給他一分錢資助,只是介紹關係。Hill在半分鐘內就表示接受,而且堅定說他會有始有終。

其後,Hill採訪了500多位成功人士,包括發明家愛迪生、電話專利者貝爾、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威爾遜總統、羅斯福總統等殿堂人物。在研究和思考他們的成功經驗基礎上,再憑着個人的毅力,他找到了成功人士的人生真諦,寫下膾炙人口的《成功法則》,使他成為最著名的勵志導師。

他總結的成功秘訣是什麼?一言以蔽之,就是堅持:「90%的失敗者並非被擊倒,而是放棄堅持。失敗有千百種形式,但成功關鍵只有一個──執着。」

成功緣起於失敗。通往個人成功的路上,每個人都會遭遇到困境挫折,有些人選擇退卻,偏離他們計畫的道路。然而,大部分成功的人,都是那些堅守自己原則和目標的人。即使盡了全力嘗試之後仍然失敗,也不要退卻,不要在生命走到盡頭時悔不當初。永遠要相信,失敗之後還有第二人生。

Hill表示,在追求這個人生目標過程中,最大障礙是說他不自量力的親友,罵他怎麼可以無償為首富工作二十年。他發現當一個人有迫切需求時,找人幫忙很難;而當一個人克服障礙、得到認可,再不需要幫忙時,全世界的人都想為他做些什麼。

李怡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夠錢就買

近期樓價不斷持續反彈,政府不斷呼籲想入市的人士須三思而後行,小心樓價會因外圍因素變差而掉頭向下,按此邏輯,物業買賣必須小心衡量後才入市,這樣勝算才高,但實際情況是,夠錢就買,不深思熟慮就下注,贏面更大。

不少投資專家經常說,買樓前要先評估自己的工作狀況,倘看不清工作前景,就算儲足首期,也不要輕率入市;

事實上,現時不少尚未入市的人士,都是這樣想。不過,想深一層,要看清工作前景、經濟情況才入市,那就永遠都不能入市,因為無人能夠準確預測將來。

筆者認識一位投資者,閒時喜歡看樓,一次路過一個樓盤,看完示範單位後甚感滿意,於是用不足十分鐘的時間,計一計自己首期夠不夠,每月供款多少之後,就立即入市,一年多後,有關物業的樓價,已上升兩成多。

此外,最近又有一位投資者,早上得悉一個停車場低價放售,下午已決定購入,結果買入後不足一個月,其中近半數車位已成功轉售賺錢。

買樓自住,其實考慮更簡單,首期足、供款夠,理應就可入市,短期升跌不應太過記掛,因為樓價波幅有時很難預測;

但中長線而言,仍會反覆向上,長揸贏面甚高,大富人大跌市入市,中富人儲夠錢就入市,窮人則永遠只想入市。

何熊煇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亂炒不如低吸盈富

有報道指不少基金跑輸盈富基金(2800),其實也不足為奇,早前曾建議想買港股但沒有明顯的心水板塊,最好買盈富;
一來它跟足恒指;二來使費夠平,不論是一筆過入市或平均成本法分注累積,適合保守投資者。
很多喜歡炒股的朋友一直不/屑買盈富基金,因大部份時候,個股表現一定跑贏指數。
我建議大家若有閒錢,不妨將注碼分兩份,一注按自己用開方法常規炒作;
另一注則買入盈富基金作中長線投資,大家一定會發現當中的分野,且買盈富基金的長線投資回報相當吸引。

亦可考慮平均成本法


買盈富的好處是不需太用腦,技術含量亦不用太多,加上每年基金內藍籌股的穩定派息,已是不錯的抗通脹部署。
至於整體投資回報高低的分野,竅門取決於入市策略。如注碼有限,仍建議用定時定刻的平均成本法分注入市,雖是悶蛋一點,但長遠而言,回報(加上派息)相當穩定。
如果注碼大一點而入市可彈性一點,我建議一年可分兩次機會入市。
按多年經驗,不論是在牛市或是熊市,恒指一年起碼有兩次的明顯調整,指數回吐幅度起碼有2,000點左右。每次當市場出現恐慌拋售,或者財經報說大市低處未算低時,不妨先下一注買盈富基金。
以此策略定期入市,長線回報相當不錯,比起亂炒亂買,更為上算。
陳永陸

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價值投資者

股市永遠是猜謎遊戲,我們在猜其他人會做甚麼,並趕在他們之前行動。

對價值投資者而言,滬港通不是甚麼重要概念,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改革,滬港通只是經濟改革眾多環節中的一環。

價值投資者永遠只買便宜貨,絕不高追,既然不高追,就不必擔心股災

價值投資者也必須長期持有一筆現金,等候機會出現。

如果機會出現時沒有錢,就無法抓住機會。


滬港通再過一個月就開通,我們的確應該準備一些錢等正式開通後入場買A股,買股價遠比H股低的大藍籌A股;

特別是股息率高的大藍籌股,這種股符合進可攻、退可守的原則,這個原則放諸四海皆準;

當然,條件是那時候股價仍然不貴。

曾淵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