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一些過氣股王,散戶愛股等跌得不亦樂乎,有人可能認為是市場恐慌不理性,但以我的估值看,我會視為合理價回歸。以同類型公司比較,如果增長力和競爭力不及對手,還可以享有比對手更高的估值嗎?過去的確出現這種不合理現象,但市場長期來說是有效的,這種不合理現象會慢慢通過價格調整而變得更合理化,今天市場正在進行這種調整。
另外今天發現有人以為新手找死十式是我自創的,其實新手找死十式是我參考無數的前人經過長期的大量失敗所得出的經驗,並不是我天馬行空創作出來的,與其說創作,不如說是真人真事的例子吧。明白的人會行少很多歪路,而不明白的人自會自食其果。如果想用短期的結果來證明此十式為垃圾,只能夠說是經歷得太少太天真無知了,能 長期用此十式而能夠安全經歷一個完整的牛熊週期才說吧。
說回正題,看到有人提安全邊際,今天又以此為題吹一吹水。
股票買賣離不開估值,而每位投資人都有自己的估值方法或技巧,本文不會教如何估值,只會提出一些概念上的想法。因為人沒有預知能力,所以估值上必定會出現人為的錯誤,運氣差或世界的變化而出現誤差,所以價值投資人發明了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這個概念,希望以遠低於其應有價值的價格買入,從而減少估值錯誤時所帶來的損失。當然估值不是一頭半個月的應有價值,而是以年為最少單位,可能是最少一兩年的應有價值。
例如某股估值是$60,現價是$40,它就有50%的安全邊際,價格愈跌,安全邊際愈大。
其實以上例子只說明了安全邊際的一半思意,另一半思意其實是會出現危險邊際,但我發覺很少人提出危險邊際這個概念。
例如某股估值是$60,現價是$90,它就有-67%的安全邊際,換句話說即是67%危險邊際,價格愈升,危險邊際愈大。
有些價值投資人忘記了危險邊際的概念,只買不賣,結果錯失了在極高危險邊際水平賣出的機會。高危險邊際時不想賣,回跌後更不想賣,我相信不少人由恆指3萬點持有股票到現在已經有切身的感受。所以某 些概念只學一半就去運用的話真的十分危險,只看到安全邊際的安全,但不知道安全背後是有危險存在。
我想巴菲特買賣中石油的例子是本文最好的注腳。
以上例子只說了個股的安全邊際概念,但如果是以一個組合去考慮的話,操作上又會很不同。
假設組合中有5隻股票,每隻的現價安全邊際分別是5%、30%、50%、20%、30%,明顯5%已經接近不安全,這個時候應該減持5%的,增持50%的,不要以為一定要等個股達到目標估值或出現危險邊際才可以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