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收租自住 買樓預算各不同

近期頗多網友在網誌上詢問是否買樓的時機,坦白講目前的住宅樓價絕非長線購入的時機,不是因為「回到九七」所以認為偏高,筆者認為評估任何投資產品價格,必須拿得出數據,比如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最新一期報告(http://www.rvd.gov.hk/en/doc/statistics/full.pdf),市場主流的B類單位(430-753平方呎)租金回報率只有3.3%,比1997年中的3.6%還要低!

1997年時供樓利率超過10%,筆者當時借銀行約100萬,分十年供,每月要供一萬五千;而現時P按大約2.5%,H按更低至1.5%,現時筆者向銀行借400萬,分三十年供,也是大約供一萬五千。換句話講,同一按揭額,由於低息以及銀行容許拉長供款年期,結果同是九七價,業主的持貨能力大增,何況還有很多新界區屋苑的樓價遠遠不及九七時。

上面是分別從收租及自住兩個立場考慮,簡單地說現時是不值得買樓收租,但對於不想繼續租樓住而置業來說,又未必不可行,不妨用不同條件下計一計,以下幾例都是以單位價值300萬,供20年來計算:

──────────

買樓收租

由於金管局規定非自住物業只可以按五成,而銀行對於出租物業利息較高,假定係4%:



現時買樓收租首期大,按息高,每用要倒貼$2,700,還未計算維修費用,以及租金淨收入15%的物業稅,又不可以申請居所貸款利息扣稅。

──────────

自住(七成按揭)

自住物業最多可以按九成,不過要支付按揭保險,所以首先計算不用按保的標準按揭,按息以2%計:



賬面上,銀行供款要$10,624,各種駛費又要$1,860,每月總支出是$12,484,與租樓比較,300萬的3.3%即係月租$8,250,多出$4,234。不過供樓第一期利息係$3,500,還本金$7,124,則利息支出加駛費是$5,360,那就會比租便宜$2,890。由於息隨本減,去到第42期(三年另六個月)利息支出就會降到$3,000以下。所以買樓同租樓的最大差別,就是每個月強迫儲錢。

──────────

自住(九成按揭)

再計算目前最多可以按九成,一次過支付按揭保險:


賬面上,銀行供款$13,669,各種駛費$1,860,每月總支出是$15,529,與租樓$8,250比較,多出$7,279。第一期利息係$4,500,還本金$9,159,則利息支出加駛費是$6,360,仍然比租樓平$1,890。由於每月供款更大,每個月儲錢比七成按揭更高。

參照收上計算,目前租金回報太低,買樓收租是負現金流,樓價不升便輸了!而現時租樓的朋友,如果有足夠的首期及供款能力,其實樓價不升或略為下跌,自置物業不失為一種儲錢的途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