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平均成本法」是投資者以固定金額, 不理價格作定期投資. 除非投資者能準確掌握價格周期的超難度動作.
投資者只要態度審慎, 又沒有自信有獨到的看市能力或較幸運在低位買入, 透過這種方式來投資, 長遠的入貨平均價會較一次過以同樣的金額買入為低.
「平均成本法」並不保証投資者一定賺錢, 或避免損失. 縱然能拉抵平均入貨價, 但並不能分散風險, 反之, 隨著投入的資金愈來愈多, 在單一股票或產品的風險承担便愈高.
正因為此方法鼓勵長期定期投資於單一股票或產品, 而且總金額相對較大, 股票或產品選擇便變得非常重要. 更重要的是, 在實踐及執行的考慮上, 投資者對該股票或產品最終出價能高於平均入貨價, 必需抱有強大的信心.
因此筆者就選擇 盈富基金 (2800) 作為應用三角形波幅投資法 購入單一股票或產品, 而分散風險主要方法在於把資金分散投資於不同行業的優質股, 不在於不斷重覆投資在單一股票或產品. (如果讀者有更好的建議, 可以提出).
以盈富基金為例, 筆者認為以下的基本入市三角形態再配以客觀數據指標為修訂指標.
封頂注 = 每當股價由高位(或歷史高位例如: 2007年金融海嘯之前)下跌至約七成, 筆者開始考慮進場入貨, 即係「身痕價」.
底線注 =每當股價由高位(或歷史高位例如: 2007年金融海嘯之前)下跌至約四成, 筆者會把預留在該股的資金用盡, 即係「瞓身價」.
例子:
匯豐(0005) 世紀供股前約為 $150 * 40% = $60 (金融海嘯後最低價為$33)
中石油 (857) 約為 $23 * 40% = $9.2 (金融海嘯後最低價為$4.05)
盈富基金 (2800) 約為 $32 * 40% = $12.80 (金融海嘯後最低價為$11.40, 較為接近)
中國人壽 (2628) 約為 $53 * 40% = $21.20 (金融海嘯後最低價為$15)
由此可見, 封頂注及底線注是因應當時市況作實際可行的修訂, 冀增大回報. 例如可以將底線注的高位下跌率調整至 30%. (這是百年一遇世紀金融海嘯風險溢價為10%, 投資者可以將所有高位下跌率下調10%)
除了以上筆者會用盡預留在該股的資金, 筆者還會預留最後一筆資金作為「終極」備用現金, 非必要時不可動用, 以防該股終極一跌, 例如: 匯豐股票出現 33 – 35 或世紀供股 28, 備用現金在那時候就是現金為王 Cash is King.
除了「終極」後配現金, 每年每季所收到的「股息」也是備用現金, 作為「救命」之用,以防在熊市三期最惡劣, 裁員潮, 企業執笠, 飯碗不保等情況.
*****
舉例說明: 模擬盈富基金(2800)入貨三角形執行紀錄 :
盈富基金現價: 24.05 as at 02 Feb 2011
賺: (24.05 * 10000) = 240,500 – 160,000 = $80,500 (未計算一年派兩次息總共 3厘)
*****
入貨三角形策略及實踐要訣:
鎖定風險分散的審慎投資, 例如: 盈富基金
訂下符合自已風險承受模式的「封頂價」(即係「身痕價), 及用上預留資金的「底線價」(即係「瞓身價」)
訂下每注的分佈, 封頂價注碼少, 底線價注碼多
入貨價分佈及注碼, 因應當時市況作實際可行的修訂, 冀增大回報
切忌抱持等到最低位才入貨心態, 宜把握股災入貨 (有很多投資者認為最好能在熊三牛一低位入貨, 這想法是正確, 因為獲力是最大回報. 等到最低位才入貨心態也是「貪婪」的行為. 但問題人是沒有預測能力, 等待是一種折磨, 操作手法不太實際)
要享受持貨輕量的自在, 即是說切忌「有錢身痕」
此投資法守則:
計劃決定後不要胡亂更改,否則前功盡廢
買入股票必需要分注, 不要一筆過資金一次買入
最後一筆作為「終極」後備現金, 非必要時不可動用
需要足夠的耐性
需要堅定的心理質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