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廢股

熱股貴買 廢股長揸 指數基金 買唔過

(原載於東周刊24/5)神州大地,「食」不厭詐。奇正互用,真假難辨。早前報載,內地出現西瓜連環爆炸的異象,當然並非天降凶兆,乃是瓜農揠苗助長,濫加膨大劑,谷到爆。西瓜打針,增大變圓,出埋化學武器,不外多賺十元八塊,何故鋌而走險,最終「自製失收」,種瓜失瓜?重組案情,應是一直有用,從未出事。西瓜貌佳,帶來的額外利潤雖少,卻是真金白銀,逐個入帳,易於量化;相反,「原來西瓜會爆炸」的風險,及隨之而來的成本,包括成品、聲譽損失,極為抽象,所以之前盤數,不會計入,還以為是發達妙計。

類似思考盲點,比比皆是。原因是人腦極為有限,只記得鮮明、有實數的因素;要深入思考的觀點,則過目即忘。投資投機,如墮此誤區,代價不菲。近年指數基金,極受散戶歡迎,自己斗膽冒犯,望能稍破此一迷思。

指數基金,利在何處?主要如下:低成本、分散風險、表現不會偏離指數太多(準確一點,就是指數表現,扣除基金費用)、免除選股煩惱。幾大優點,均是不證自明,多辯無益。但正如「西瓜打針」,當然又大又圓,又好利錢,這些在帳面上,顯而易見,那有甚麼因素,會導致「爆炸」,而無數字可循?

股市指數,並非數字,實以一堆股票為本。除非買晒成個市,否則必然涉及選股。所謂「納入指數條件」,實是指數的選股原則。要入選指數,不離兩大重心:近一兩年,市值夠大、流通量高。近期市值增大,即是升得多;流通量高,即是多人炒。兩者源頭,或業績理想,股價水漲船高;或概念吸引,大量股民追捧。如此一來,愈是已大升、處高位、大熱門、增長型(未知是堅是流),最易入圍。若敝公司陣中,有如此選股者,應會被自己一腳踢落德輔道中。

最慘是指數就如八陣圖,易進難出。入選時固然雄姿英發,但之後即使由盛轉衰,只要市值夠頂,久久不會除名。以恒指為例,以前的電盈(008)、富士康(2038),及現時沽空兵器譜頭幾位的中移動(941)、中人壽(2628)、思捷(330),打開近一年的股價圖,可謂膽戰心驚。指數之中,廢股佔比例甚大,任憑騰訊(700)再升逾倍,又可以抵銷幾分?

除此以外,當指數基金換馬,損害更大。成分股更替,乃公開資訊,只需一google,細路都睇到。指數基金,出入盤大,而且不論出入股份當時幾貴幾賤,都要按原定日期買賣。公告天下,自然「引人犯罪」,不瞞諸君,自己亦是洗劫指數基金的常客,「侷買侷沽」一現,又屆狩獵之時。

指數基金缺點甚多,為何難以發現?因為人們將其表現,與指數本身比較,當然發現不了問題。簡單將盈富基金(2800)與著名防守股中電(002)相比,自二○○○年起的總回報,何者跑出?中電跑贏近200%。仲使唔使睇埋電能(即港燈,006)?

黃國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