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9日 星期一

辭工獲加薪? 青年呻唔走都唔加 !

【晴報專訊】加薪「留人」,是不少企業常見做法。有打工仔自言在同一公司工作5年,由於經常OT及工作壓力大而辭職,但老闆提出加薪逾20%,令事主心大心細,並慨嘆「唔辭職都唔加人工」。有學者表示,部分中小企的加薪機制欠完善,長遠或難留住人才。
部分老闆平日對員工的升職或加薪,可能「闊佬懶理」。有網民指任職的公司工作量多、經常要OT及趕「死綫」,壓力大至需要求醫,惟公司每年加薪只有約1%左右,於是「扚起心肝」轉工。但當事主遞信辭職時,竟獲僱主提出加薪逾2成挽留。事主在帖文指,「其實我真係好心動,但一諗到之後要繼續過番呢種生活,就決定跳出去,但我有時又會諗,咁樣做是否好唔理智。」
有網民指,部分老闆「見你唔出聲就用到你盡」,惟有靠員工努力爭取,或是「跳草裙舞」才可迫使僱主加薪。有過來人指,基於忠誠度的考慮,遞信辭職後不會再考慮留下,避免日後僱主「秋後算帳」。亦有人坦言工作太勞累至要看醫生,不如早些轉工好了。
不加薪或致人才流失
盈力僱員服務顧問首席顧問孫立民指,事主應考慮加薪幅度是否可補償工作量及壓力問題,借機會向僱主商議減少工作量才是上策。「因事主要離職的主因並非為錢,而是工作量及壓力。」他相信事主的僱主是「刻薄型」,平日「用到員工盡」,明知員工薪酬偏低仍不加薪,最終導致人才流失。
至於員工面對僱主挽留,要考慮甚麼因素?孫立民說,打工仔應思考該公司的前景,自己在該公司的發展機會,以及在公司的能力排位。「若自知在梯隊上排第1及第2,下1位升職便是自己,可考慮留低。」
部分中小企機制不完善
嶺南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行為碩士課程主任林敬新博士則指,部分中小企的加薪機制不太完善,往往要在遇上突發事件,如有員工辭職,才調整薪金。「這些中小企多數是年尾才加人工或派花紅,見行家咁做才有意識去做。」
林敬新續指,事主考慮是否留下的因素,包括公司發展潛力、規模及僱主的看法等。「有些僱主會認為加薪少少,便要求僱員要付出多一倍工作量,即使員工答應留下,最後也難長做。」

這一代理財悲歌

「每天都在用六位數的密碼,保護着兩位數的存款。」

「小時候總騙爸媽自己沒錢,現在總騙爸媽『沒事~我還有錢。』」

「經濟獨立了,才敢做真正的自己,否則只好一直做別人喜歡的自己。」

內地16家基金公司,以「年紀越大,越沒有人原諒你的窮!」為題,一人用一句文案,直接刺痛人們的神經。人到中年,臨近退休,最絕望的一件事,竟然是再做多十年八年,不是怕無所事事,而是擔心坐食山崩,不能夠斷了收入,這種例子根本隨處都係。

上一代的香港人,理財方案很簡單,當然是置業。年輕時識得諗,買多過一層樓,便可以確保安享晚年。可是這一代的香港人此路已不通,先不說樓價是否泡沫,最終會否爆煲。在目前水平,不靠父幹的話,普通一個香港年輕人傾盡全力也只會買到一個小單位,還要隨時供足一世,到將來年老的時候,唯有用逆按揭才會有現金流,可是一旦用了逆按揭,代表下一代就不能靠父幹,依然面對相當苦惱的狀況。

財經傳媒有責任


前景太灰,大部份人的選擇是不聞不問當唔知。香港人的理財智商其實甚低,舉個例子,每次強積金要提高供款上限,打工仔都以為自己被無良基金公司打劫一樣,明明僱主增加的那份供款,等於提供子彈墊住賭,對打工仔長遠必然有利,德政竟然也被看成暴政。香港人之所以討厭儲錢,是因為明知儲得幾快,都唔夠樓價升得快。

於是我們生活很矛盾,一方面很忙在工作,另一方面則很忙在花費。因為工作已經很忙,根本無時間鑽研理財之道。同樣因為工作已經很忙,當然一有機會就要享受一下,才對得住自己。於是集體陷入一個沒有出路的循環,生活看起來很充實,work hard,play hard。實際上只是白忙,過得一日得一日。人最可悲是每日重複做一樣的事情,而天真地期待會有不同的結果。

其實財經傳媒也有責任,老闆只看收視率,理財賭博化娛樂化也在所不惜,永遠只是關心今日炒乜,恒指是升還是跌。放棄灌輸讀者正確的投資理念,最終看着一代香港人年紀越大,越沒有人原諒我們的窮。

阿飛

2017年8月17日 星期四

自求簡樸


減少個人無止境欲望, 消費, 在生活方面也自求簡樸.

通過追求財務自由修行過程當中, 錢夠用了 ,減少對財富的追求, 無止境貪婪.


簡化生活, 包括飲食量也減少, 降低生活壓力, 使身體及心理健康, 不追求個人喜好, 儉樸生活.


放棄以往年輕時的奢侈及放縱.



https://spark.adobe.com/page/QNptF/

2017年7月14日 星期五

是誰偷走我們的薪水?



最近看了這影片值得思考.

這現象不僅是台灣, 其實在香港, 東南亞區如馬來西亞吉隆坡, 高房價, 高消費低薪水早不是新聞.

高消費如經常換手機, StarXXX 喝杯咖啡...  消費本來是正常經濟活動, 但本質而扭曲過度消費, 外間引誘, 負債消費.

到底是誰偷走我們的薪水? 僱主?  政府?  大企業家?  地產商?  美國開動印鈔機捲走了我們的錢?  通貨膨漲?

這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  自己又發生什麼問題?

有否面對如何理財? 投資? 如何計劃財務自由之路?

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

福報盡了,人也就亡了

財物,包括金錢與物資,這是世間人所貪求的。這個世間,哪個不貪財?所以佛在布施里面,把它列為第一條。

  世間人貪財,卻不知道財從哪里來的?所以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財布施得財富。財施是因,財富是果報,你這一生財富雖然不多,你生活能夠節儉,你有多余的盡量去布施,愈布施你所得的財富就愈多,就這么個道理。

  如果你不肯布施,你命里頭那點財用盡,那人也就亡了,所謂“祿盡人亡”。現在人不知道節儉,古時候人講求節儉。節儉,譬如我們有六十年的壽命,有六十年的祿,你非常勤儉,到六十年了,你祿還沒享盡,還有余的,余的怎么樣?壽命就延長。所以你才曉得,惜福也是長壽之道。

  實在講,一個人在一生當中,他有一定的祿命,就是你一生當中,你有多少財富,有多少的收入,都是命中注定的。人最可貴的,就是知道自己的命運,知道自己的命運,他人就老實了,就安分守己了;換句話說,他的心就定了,不會去胡思亂想。

  不知道命運要去跟命爭,那是很冤枉的事情!人沒有辦法跟命爭,“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人要是跟命爭,他的災難就來了。諸位如果冷靜地觀察一下,在現前的世間,你就能看到!

  許多人想盡方法去賺錢,去搞股票,你仔細去觀察一下,不錯,有些人錢賺到了,但他的命也沒有了;有些人錢賺到了,雖然命還在,但是他的身體已經毀掉,一身都是毛病。這個說明,我們不能跟命爭!

  你玩股票所賺來的,說老實話,還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要是沒有,你也賺不來!就算你命里有六十年的財富,你今天一下把它賺來了,就好比上班拿薪水,你把六十年的薪水統統拿來,這發了一筆大財;可是到下個月你就沒收入,錢用光了,用光就完了,還不如月月去拿好。

  社會上現在大家都貪財,卻不知道財從哪里來?佛知道世間人都愛財,所以他教給我們生財之道!生財之道就是財布施,你愈施,你所得的就愈多!佛教給我們怎樣去修福、怎樣去培福、怎樣去享福,實在講,這才是真實的教誨。

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瞎忙

在一個山谷的禪房裏有一位老禪師,他發現自己有一個徒弟非常勤奮 ,不管是去化緣,還是去廚房洗菜,這個徒弟從早到晚,忙碌不停。 這小徒弟內心很掙扎,他的眼圈越來越黑,終於,他忍不住來找師傅 。

他對老禪師說:“師傅,我太累,可也沒見什麼成就,是什麼原因呀 ?”

老禪師沉思了片刻,說:“你把平常化緣的缽拿過來。”

小徒弟就把那個缽取來了,老禪師說:“好,把它放在這裏吧,你再 去給我拿幾個核桃過來裝滿。”

小徒弟不知道師傅的用意,捧了一堆核桃進來。這十來個核桃一放到 碗裏,整個碗就都裝滿了。

老禪師問小徒弟:“你還能拿更多的核桃往碗裏放嗎?” “拿不了了,
這碗眼看已經滿了,再放核桃進去就該往下滾了。”

“哦,碗已經滿了是嗎?你再捧些大米過來。”

小徒弟又捧來了一些大米,他沿著核桃的縫隙把大米倒進碗裏,竟然 又放了很多大米進去,一直放到都開始往外掉了。

小徒弟才停了下來 ,突然間好像有所悟:“哦,原來碗剛才還沒有滿。”
“那現在滿了嗎?” “現在滿了。” “你再去取些水來。”

小徒弟又去拿水,他拿了一瓢水往碗裏倒,在少半碗水倒進去之後, 這次連縫隙都被填滿了。

老禪師問小徒弟:“這次滿了嗎?” 小徒弟看著碗滿了,但卻不敢回答,他不知道師傅是不是還能放進去東西。

老禪師笑著說:“你再去拿一勺鹽過來。” 老禪師又把鹽化在水裏,水一點兒都沒溢出去。 小徒弟似有所悟。

老禪師問他:“你說這說明了什麼呢?” 小和尚說:“我知道了,這說明了時間只要擠擠總是會有的。”

老禪師卻笑著搖了搖頭,說:“這並不是我想要告訴你的。” 接著老禪師又把碗裏的那些東西倒回到了盆裏,騰出了一隻空碗。

老禪師緩緩地操作,邊倒邊說:“剛才我們先放的是核桃, 現在我們倒著來,看看會怎麼樣?”

老禪師先放了一勺鹽,再往裏倒水,倒滿之後,當再往碗裏放大米的時候,水已經開始往外溢了,而當碗裏裝滿了大米的時候,老禪師問 小徒弟:“你看,現在碗裏還能放得下核桃嗎?”

老禪師說:“如果你的生命是一只碗,當碗中全都是這些大米般細小 的事情時,你的那些大核桃又怎麼放得進去呢?”

小徒弟這次才徹底明白了。 如果您整日奔波,異常的忙碌,那麼,您很有必要想一想:“我們怎 樣才能先將核桃裝進生命當中呢?如果生命是一只碗,又該怎樣區別 核桃和大米呢?”

如果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核桃是什麼,生活就簡單輕鬆了。我們要把核桃先放進生命的碗裏去,否則一輩子就會在大米、芝麻、水這些細小的事情當中,核桃就放不進去了。 

生命是一只空碗,但是應該先放進去什麼呢?什麼才是你的核桃呢?

*****

有一种失败,叫瞎忙


导读:努力本应是一个特别正能量的事情,其实不该被偷换成忙碌的概念,这反而让人焦虑和不安。我们推荐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想教大家讨论谁谁谁每天是不是在瞎忙,或者区分一下概念,而是想让大家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在“瞎忙”;平时的工作生活是否安排的妥当,思维方式是不是真的要变一下了,不想让瞎忙蒙蔽了一直想努力的你。

朋友聚会的时候,总会问起最近在做什么,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嗨,瞎忙呗。

这时如果追问一句,忙些什么?

大概会有两种答案,一种是有条不紊地和你介绍他的生活和工作,安排了哪些会议,参加了什么活动,完成了多少工作。瞎忙只是谦虚的说法。

而有一些,支支吾吾半天,最后说,没干啥,真的是瞎忙。

有人曾经和我感叹过,远近,你真的每天好忙啊。我反问道,这个社会,谁不忙?

每个人都忙,忙着上课,忙着工作,忙着应付领导,忙着恋爱结婚,好像没有谁会甘愿停在原地,也没有谁愿意被人轻易超过。

于是,就会有人感叹,你看那个谁谁谁,整天那么忙,真的是好努力哦!

忙和努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划上了等号,只要你表现出一副忙碌的样子,别人就会赞许地点头,你肯定会成功的。

同样,如果你偶尔偷个懒,或者无所事事的样子,那么也会有人跳出来指责你不思进取。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请了长假去旅行,朋友就曾不解地说,你这么做了甩手掌柜,就不怕被人超过?现在就这么贪图安逸,将来肯定有吃苦受罪的时候。

但在我看来,忙或许是一件好事,但忙不到点子上,忙不出效率,那还不如暂时停下来歇歇。

前两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条动态,有人说,现代社会,人们都被逼得开始不敢停下脚步了,好像享受生活是一种罪过。

好多文章都在说,努力吧,忙起来吧,别让大把的时光浪费在你的懈怠里。那些比你优秀的人都比你努力,你还有什么资格偷懒?

但是,让自己忙起来,真的就是努力吗?

我看未必。

一个会忙的人,是一个不把忙碌当资本的人。

我有一个同事,每天看起来很忙,着着急急来上班,时刻都是绷紧了弦的状态,一刻不得闲。

开会的时候他会认真准备大量资料,总是第一个积极发言,有任何的活动都参加,几乎每天加班,总是感叹时间不够用。

但是在项目组里,他的工作完成度却是最低的,但他也不气馁,他总是说,我笨嘛,笨鸟先飞,不懂我就问,不会的就认真学,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

实际上,他的问题不是先飞先努力,而是根本没有努力到点子上,会议准备的资料大多繁琐无用,不懂归纳和筛选,每次的发言也累赘和重复,不会清晰表达观点。

每每有人给他指出这些问题的时候,他都唯唯诺诺说下次注意,可总是下次依然再犯,这样的忙,至多只是营造了一种苦哈哈的形象,做的却是无用功。

有一次公司年会,多喝了几杯的他和我发起了牢骚,说自己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可事业和感情都不顺遂,工作心有余力不足,明明已经够努力,怎么总是没有应有的回报呢?

我看着他一脸的失意,劝慰了几句,他其实只是还不了解,表面上的盲目只是做了重复性的工作,用一种拼命努力的姿态,来掩盖能力和思维上的缺失。

思维没有调整,能力没有提升,再怎么努力,也都犹如隔靴搔痒,毫无作用。

归根结底,这样的忙碌,只是感动了自己,最终也拖累了自己。

一个会忙的人,应该是有的放矢的人,知道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知道如何合理安排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并且在忙碌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短板进行弥补,这才是忙碌的成效。

非常著名的木桶理论讲的就是这样的事,光是想着把木桶越砌越高,却不考虑弥补漏洞和短板,最后的结果就是既不稳固,也不会盛更多的水。

一个会忙的人,是一个不断精进自己的人。

还有一些人,既忙不到点子上,又忙得特别盲目。

明明在年初的时候定下了十几条小目标,信誓旦旦一定要在年内完成,然后或许也真的坚持了一段时间,可到了年尾才发现,一条都没有实现。

每每想起,都会说,平时实在是太忙了,根本没时间。

其实,很多人的忙,只是不会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

具体的大数据不用多谈,总之我们一周会有将近70个小时的时间来做除了睡觉、工作、吃饭之外的事情。

等于,一天你有10个小时,是完全可以自由支配的,这10个小时里,除去路途、交际、突发状况等不可抗拒因素来,每天会剩下将近6个小时。

而在这6个小时中,很多人都在刷网页、发呆、无所事事中度过了。但一个活得高效的人,会充分利用这6个小时来做许多事情。

我是广告人,号称是最忙碌的工作之一,几乎每天加班,一年有100多天都在出差中,忙于我而言,早已习以为常。

但我依然能保证自己每天读书1个小时,写作2个小时,喝茶1个小时,还上过插花课、茶艺课等等。

有太多人问过我如何做到的,实际很简单,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

见客户的路上,看几篇文章,上厕所的间隙,想想新的选题,吃饭的过程中,听听别人的故事,只要一有时间,就打开手机备忘录开始码字,然后晚上回到家再进行整理。

你先要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将目标进行拆分,细化到每一个可利用相对短暂的时间去完成的小目标,然后再一点点去补充和完善,最终达到目的。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想要8个月写出一本10万字的书,那么将目标细化,1个月写将近1万3千字,一周写3250字,如果周末休息,一天写650字。

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就没有那么唬人了?

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没那么多套路的方法,就是将目标细化,然后再将你平时发呆、瞎逛、偷懒的时间,用在兢兢业业完成每天的任务上,就这么简单。

一个会忙的人,是一个会合理安排利用时间的人。

最后,我想谈谈忙的思维。

我曾经是一个特别喜欢说自己忙的人,每天在朋友圈更新,今天加班到几点,今天见了多少客户,今天完成了多少工作。

然后看着其他人点赞评论,感叹我的努力,我觉得自己的这种忙很值得。

直到有一天一位前辈直言不讳地说,你把自己的忙碌当成了什么?炫耀成功的资本?还是证明自己努力的工具?

真是当头一棒,打醒了我。

忙碌的过程应该是无声的、寂静的、不用公之于众的,领导不会想知道你有多忙,他只要结果,别人不会想知道你有多忙,只看你有多优秀。

羡慕你的人自然会因为你忙觉得你很出色,嫉妒你的人则会因为你忙觉得你惺惺作态。

而且,总是感叹自己很累很忙,要么是没有忙出自己想要的成效,要么是没有将这种忙当做自己的习惯。

一个努力的人,不会每天张口闭口说自己多么努力,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努力,同样,一个忙碌的人,也已经习惯了忙碌,并不觉得它有多么值得诉说,因为那就是他的生活。

比起说自己忙,其实更应该让自己忙,踏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每天都在进步地忙。

忙碌的思维,来自于自我看待生活的态度,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安逸的人,但不得已做一份工作整天忙碌,那么你就渴望通过别人的肯定来鼓舞自己继续。

但如果你做着一份喜欢的工作,并且享受这种忙碌的状态,那么它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没有必要拿出来供人瞻仰,反而让人觉得你此地无银三百两。

社会里有一种很微妙的价值观,忙就等于努力,努力就会成功。这个等式被人们拿来信奉为正能量,但这恰恰却是毒鸡汤,带着撒狗血的意味。

忙是努力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努力更不会一定成功,它充其量只能让你变得更加精进,把本来有概率的成功,归结到努力上,又把努力的多样性,放在一个忙字上,明显是浓浓的套路。

总是感叹自己忙,潜台词无非是想表达自己很努力,我都这么努力了,最后不成功,不是自己的错了吧?那是老天不公。

但实际上,一个会忙的人,从不多谈努力和成功,他们只在意在这种忙碌里能够获得怎样的体验。

而这种体验,与成功无关,忙的归属也好,忙的方式也好,忙的思维也好,归根结底,都是你的选择。

而既然你做了这种选择,那么就要为它付出代价,而无论怎样的努力,都应该是高效的,有用的,利己的。

一个会忙的人,是不说自己忙但踏实做事的人。

别再说自己努力,你那只是瞎忙。